第16部分(第3/4 页)
泥地的边上,这片淤泥地不大,圆形,半径三四米,但是淤泥陷得很深,一般经过的人肯定会绕过去,从边上走过的时候,在软硬地交接的地方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当然孙立虎并没有放到那么容易被他们踩到的地方,否则真炸到这些人怎么办?只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点到为止。因此他把地雷往里埋了一些,要想踩到它还得朝淤泥地中央走个一两步,谁会这样呢?
第二枚是定时炸弹,绑在一棵老榆树的树干上,半米高的地方,刚好放在凹进去的树槽里,外面还用树皮遮挡,炸弹颜色伪装得很好——这是一种西方国家研制出来的新式军用炸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知了。它的外形造得非常具有隐蔽性,绑在树上的时候就好比趴着一只知了一样。“知了”是一系列的品种,大抵上分三类:一是定时炸弹,二是声控炸弹,三是飞行炸弹。定时炸弹用得最为广泛,但也比较普通,大小不定,大到像脸盆,小到像拳头;声控炸弹是感应式,就是当周围环境的音量超过某个设定的界限时,炸弹就会爆炸,一般比较小,便于更好地隐藏。但是目前这种炸弹的引爆方式还不够安全,所以使用较少;飞行炸弹就更小了,属于概念型武器,目前还没有研制成功,就是把炸弹做得像一只会飞的知了那样(实际上跟一只小鸟差不多),带着机械的翅膀——这翅膀的确比蝉翼稍厚,设定飞行距离和飞行方向,一般沿直线行进,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掩饰效果,会设置特殊的折线式飞行,比如要到达东南方向五十米,“知了”可以先朝正东方飞三十米,然后右转,再朝正南方飞四十米,当飞行任务结束时,炸弹会自动引爆。孙立虎之所以安这么一个炸弹,一方面是展示一下军事领域最新型出来的武器,另一方面把炸弹放在一米高的地方是考验他们有没有这种超常规的警戒意识,否则怎么会把时间设定为四十八个小时,想想如果换成声控炸弹会怎么样。
第三枚炸弹放得更奸诈。这是一枚引线炸弹,放在定时炸弹的后面,还在那个树槽里。如果有人费尽力气地拆下这枚定时炸弹,一定是喜形于色得意忘形,立刻把炸弹取出来,实际上后面的引线炸弹是通过一根极细的线连到定时炸弹上面的,只要定时炸弹的位置稍作移动,就会引爆引线炸弹,引线炸弹的爆炸当然也会引起定时炸弹的爆炸。孙立虎安了这两枚炸弹在这里,也是打算最后给他们上一课的,此前他还不大相信在目前的队员中有人能把这其中任何一枚炸弹拆除或者引爆,包括秦远,因为整个过程难度都太大了,从发现到拆除,难度太高。
不知道秦远弄爆的到底是哪一枚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死考核(10)
进去树林以后,孙立虎直奔主题,朝离得最近的老榆树跑过去,他清楚那些假炸弹的安放位置,所以一路上都绕开了,等他跑到老榆树那边,惊讶地发现,那两枚炸弹居然——都不在了!
没有爆炸的痕迹,现场也没有秦远的尸体,孙立虎脑子开始嗡嗡响了,好在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沉稳和缜密,低头从地上密集的脚印判断出,有人在榆树附近逗留过——当然不是他自己的,他安装好炸弹之后还特意处理了一下现场,弄成没有人来过的样子。这么说这脚印极有可能是秦远留下来的。
再看老榆树的树槽里边有一个新的印痕,显然是把炸弹取出来时挂擦到的。
也就是说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秦远来过,发现了这两枚炸弹,并且还把炸弹拆了下来。
这怎么可能!虽然孙立虎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但是此刻他心里竟然暗暗地希望真相朝这个猜测靠拢。起初他听到爆炸声,第一个也是最有可能的判断是:秦远走运或者不走运碰巧发现了“知了”定时炸弹,然后把炸弹拆除,分外得意,于是立刻把定时炸弹取了出来,这一取不要紧,带动了里面的引线炸弹,结果一声轰鸣,树毁人亡。此刻看来事情远不止他想的那么简单。
孙立虎知道秦远天赋异禀,嗅觉灵敏异常,但却不知道秦远连火药的距离都可以闻出来。因为此前的培训中集中在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拆解技术上,至于如何寻找炸弹,没有专门培训。
所以孙立虎觉得,对爆炸声最好的解释是:秦远不小心陷进了淤泥地里,挣扎的时候碰到了那颗地雷。但是即便这个猜测顺理成章,这老榆树树槽里的两枚炸弹又去哪里了呢?营长带着连长和组长快步朝淤泥地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在脑海种琢磨,千万个念头闪过,他觉得勉强能解释通顺的情况就是:秦远眼尖,发现了老榆树上的两枚炸弹,又用超凡的智慧把两枚炸弹一一拆除,然后拿着这两枚炸弹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