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待你的!”
刘震寰说得唾沫横飞,李宗仁却慢声应道:“震寰兄,关于归编你部之事,这关系到我军官兵的前途和利益,我虽身为司令,但对此重大问题,还得回去和大家商量。我还是开始时说的那句话:感谢你看得起我!”
其实,李宗仁本瞧不起刘震寰,哪里肯投靠他,此时嘴上不说,内心却想到,你刘震寰非军人出身,原不知兵,我怎么能当你的部属?你那些收编来的部队,全是乌合之众,哪堪一击。你想收编我,我还不愿收编你呢。李宗仁便避开这个问题,又闲扯了些别的事情,捱到散席,便告辞了。
本回书开头说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召见李宗仁的时候,正谈话间,有一参谋进来,在陈炯明耳边说了几句什么,陈遂中断说话,命李宗仁回去。你道那参谋向陈炯明报告的是何紧急军情,竟打乱了这位粤军总司令召见部下的正常活动?其实,那位参谋向陈炯明报告的并非什么紧急军情,而是孙中山大总统从梧州即将乘舰来南宁的消息。陈炯明闻报,简直比听到十万敌军围攻南宁的消息还要惊惧。他立即中断了和李宗仁的谈话,退入密室,摇着他那把特制的檀香骨纸扇,迈着小方步,绕室而走,想了好一阵,才对那参谋说道:
“立即给梧州孙大总统发电,就说由梧至邕,沿江数百里,匪盗出没,护卫难周,请总统不要冒险赴邕,我当前往梧州拜谒。”
参谋拟好了电文,随即到电台拍发电报去了。陈炯明在密室里还是不断地摇着扇子,两条腿在迈着杂乱的步子,时而住足沉思,时而抬腿迈步,显得心事重重,惶惶不安。你道那陈炯明既身为军政要员,何以这样惧怕孙中山来南宁?原来,孙、陈之间,一向存有矛盾。粤军打下广西之后,孙中山和陈炯明因战争而暂时掩盖下来的矛盾,又爆发出来了。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任命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并拟任他兼任广西总司令。陈炯明认为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孙中山要排挤他出广东,对此项任命拒不接受。因此陈炯明进军广西,一心为保存实力,以待时局之变。他曾和湖南赵恒惕一起提倡“联省自治”,又和云南唐继尧暗通款曲,高唱“保境安民”。大总统孙中山因据有两广,后方已靖,适逢北洋军阀内部直、奉两派正在酝酿大战,遂决定与张作霖和段祺瑞结成三角联盟,夹击并消灭把持北京政权的直系曹锟、吴佩孚,因此于本年十月八日提请非常国会通过北伐案;十八日在广州东校场举行隆重的北伐誓师,旋即出巡广西。对于孙中山北伐的决定,陈炯明一直采取拖的态度,他既不公开反对,但也不表示支持。粤军精锐部队都在他手上掌握,孙中山曾多次打电报给他,要他出师参加北伐,他均回电“须俟半年准备”。不久前,孙中山派许崇智的参谋长蒋介石来南宁,和陈炯明商洽北伐事宜。初见面时,陈炯明便对蒋介石说:“介石,你在总司令部做过我的参谋,北伐大事,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北伐北伐,谈何容易!”蒋介石问道:“总司令,你看到底还要多少时间来准备?”陈炯明把手一挥,坚决地说道:“半年,没有半年是不行的!”蒋介石看陈炯明的态度,知道再谈下去也无结果,便起身告辞,回到旅馆,当夜便买了船票,下梧州向孙大总统复命去了。孙中山见蒋介石去和陈炯明商谈毫无结果,便决定亲自走一趟,由梧州乘舰到南宁去和陈炯明当面商量北伐问题。陈炯明十分情楚孙中山此行的目的,在孙中山面前他怎么说呢?他深知孙中山是不好对付的。但是,眼下他和孙中山还不能决裂,他们的关系还得在表面上暂时维持下去。他知道孙中山是非要出兵北伐不可的,孙中山要走,尽管让他走,最好是一去不返。陈炯明是舍不得离开两广的,他要经营这块地盘,这年头,没有枪杆,没有地盘,便没有他的一切。他非常羡慕直系大将吴佩孚,人家也是秀才出身,拥兵自重,虎踞洛阳,八方风雨会中州,只要顿一顿脚,中国的土地便要动一动。和吴佩孚比,自己还差一大节哩。为此,他曾密派人赴洛阳,观风向,准备与吴大帅拉关系。此时,他是绝对不能跟孙中山去北伐的,但是,又怎样对付呢?想了半天,他才决定给孙中山发电,以梧邕沿江不安全,座驾舰难以护卫为词,阻止孙中山来南宁,并说他将亲自上梧州见孙中山。其实陈炯明阻止孙中山来南宁是真,自己上梧州是假,这不过是他与孙中山周旋的一种手段罢了。可是,陈炯明却没有料到,他发往梧州劝阻孙中山不要来邕的电报才发出半日,便接到孙中山的回电,电云:
南宁尚须镇慑,总司令不可轻易离开,吾即日乘宝璧军舰赴邕。
陈炯明拿着这份电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