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邦达连科事件让苏联航天局在挑选宇航员时变得格外挑剔和严格,他们希望挑选出最细心、最有安全防患意识的宇航员。
没过多久,当带领受训宇航员参观尚未竣工的东方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时,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
“你们有谁愿意试坐?”
一位名叫加加林的年轻人报了名。
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加加林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
最后,苏联航天局决定让加加林驾驶着“东方一号”执行飞行任务。
加加林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被人们尊称为“太空第一人”。
一个是“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一个是“太空第一人”,二者有着多大的差距?
隐患常常隐藏在我们的不经意之中,但它有着巨大的爆发力,当我们未对隐患有足够警觉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隐患“吞噬”。
执行中的隐患往往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要谨防被隐患消灭,做到执行到位,就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
(一)过于信任一个成功或者优秀的人。
(二)自己对于隐患的漠视。
(三)对细节的不注意。
要格外重视变量
曾经看过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令我至今难忘:
两支小分队在进行军事演习。很快,红队就将蓝队围追堵截到无路可逃,并且将蓝队队长俘虏了。
在蓝队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谁都以为红队必胜无疑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蓝队在没有队长的情况下,居然突出了重围,英勇反击,最后取得了这场演习的胜利。
无论是红队还是上级领导都对这个结果目瞪口呆。
他们不明白一支没有首领的部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最后,大家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红队只是匆匆上阵,而蓝队却事先制定了五个作战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当队长牺牲或是被俘虏后,军队将如何作战?
这几乎是任何部队都不会考虑的问题,但蓝队却想到了,而这种情况也确实出现了。结果,因为事先做好了准备,他们最终反败为胜。
蓝队的胜利基于对变量所作的准备。
世界瞬息万变,部队作战情况面临着诸多变化,一个企业也要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有人在变化中一蹶不振,有人却在变化中东山再起。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就是:
你是否重视了变量?是否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