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这个时候跟导入期和成长期有所不同,导入期时渠道成员不愿意帮你,成长期时渠道成员可以被教育,因为他并没有看到未来的机会有多大,他不知道成长率对他的好处,所以,反而是企业在帮助渠道,教育培训渠道成员,在自己成长壮大的同时,让渠道也成长壮大。
成熟期就不同了,渠道成员这时候在选择企业,因为对于渠道来说,他在这个市场上看到了风险也看到了机会。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一个新的概念产品,需要渠道成员在帮你建立渠道的同时,还能帮助你瓦解别人教育过的市场人群,而且还要让渠道成员在市场网络的终端帮助促进销售,渠道成员的责任更大了,但回报是不确定的。面对这种情况,在利用渠道成员时,要选择比较成熟的渠道成员,或者做同类产品市场很成熟的渠道成员,他们可以帮你。另外,利用渠道成员的时候,不是仅对渠道成员做一个技巧性培训的问题,而是要多向渠道成员介绍利润来源,并与渠道进行良好的互动,让渠道在乐意帮助企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当然,这需要企业派住人员和渠道互动来做这个市场,让渠道理解是最佳的选择,这是成熟期市场策略要考虑的问题。
第5节时代不同的策略区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时间点市场的策略是有区别的。20世纪90年代初,从中国企业开始进行以市场为依据的营销活动以来,到今天整个中国市场走过了不同的产品阶段,不同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让我们领悟了很多市场营销活动中应该掌握的策略。
不同时间段的策略是有区别的
在不同的产品阶段,中国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一种销售策略或者以一种满足市场的方式在做。比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对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有过经历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在不同时间点采用不同的策略有一定的体会,但是更多人都是在成熟阶段成长起来的,或者说是在成熟期才加入到营销队伍当中来的。这些人,他们对不同产品阶段的策略领悟是有限的,原因也是没有导入期和成长期的经历和经验。也就是说从20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产品进入成熟期以来,加入到营销队伍中来的很多人,开始领略了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些经验,也开始把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与这些营销经验进行对照,然后根据自身的体会再运用到企业营销活动中。但是,这些仅限于成熟阶段的一些策略方式,对于导入期、成长期的策略,很多人还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体会。往往会用成熟期的方式去做成长期和导入阶段的策略,使本来清晰的市场进入了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7节:第3章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策略区别(8)
按照规则做事,不能简单模仿
在运用国外的一些策略经验的时候,会出现盲目照搬的现象,造成策略产生了偏差。原因是国外的很多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当地已经是非常成熟了,他们会采用竞争性的成熟市场操作方法,并把这些方法直接拿到中国来使用。我们有些企业没有经过分析,简单地消化吸收,就把它用来应对中国的这种不完全成熟以及成长的市场节奏、区域需求不均衡的节奏等不同形态的市场上。事实上,用这样的策略是要考虑差异性的。
比如说,有些人做饮料,觉得可口可乐可以这么做,我就可以这么做。有些人做电器,觉得跨国公司可以这么做,我也可以这么做。但是在中国同等的市场条件下,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和中国企业的盈利模式是有区别的。就好像是栽树,我们是在培养一棵小苗,让这棵小苗茁壮成长。国外的品牌是把已经长成的大树移栽到中国,所以他们采用的是移栽方式,而我们采用的是培育方式。培育的时候我们浇水不当有可能让苗死掉。移栽过来,他要考虑移栽过来是否适应气候,适应环境变化,然后他的浇水方式要跟国外有区别,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成长。
时代性让策略随之改变
因为以前社会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产生心理差异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现在时代不同性越来越重要,两代人对社会的看法、对事情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我们管它叫代沟。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浓缩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人们的思想变化也随之加快。时代的代沟从以前的一辈人,变成了几年甚至两三年。人的认同状态的改变,使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对人群的划分和对人群的性格特征的差异把握就和以往的规则产生了不同。
这种差异的产生,形成了不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