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当成主课,是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文革中后期又〃学工、学农〃。我们到工厂里实习,学着做镰刀和锄头之类的简单工具。可以想象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废品。但是这没关系,他们是在培养我们对劳动和工人阶级的感情。说老实话,我们对工厂还真有感情,愿意学工,也不累,跟玩似的。我们就怕学农。每当麦收时节,我们就带着行李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六月里火辣辣的太阳下, 农民在前面割麦子,我们跟在后面把打好捆的麦子抱起来堆成一堆儿,尖利的麦芒把胳膊划得横一道,竖一道,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把落在地上的麦穗捡干净,一亩地没干完,衣服就湿透了,带来的水也喝完了,嘻闹的声音也没了,直腰躺在麦堆上真的不想起来了。望着那远到天边的麦田,心里直发怵,这要干到什么时候? 其实农民看着我们也发怵,因为我们的到来给他们添的麻烦更多。麦收是农村最忙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下地,家务活都顾不上干了,可是他们还得抽出时间来给我们做饭; 干活时,他们生怕我们这些没干过农活的学生不小心割了手,碰了头,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于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 晚上他们累得眼都睁不开了,还要硬撑着给我们忆苦思甜,对我们进行再教育。 除了学工学农,我们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教室里黑板报上的标语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当时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是批判教育的对象; 考试交白卷是英雄,蔚然成风。学生一毕业就去农村接受再教育,而不是到大学去读书,我姐姐也随着时代的潮流上山下乡干革命去了。 每次姐姐回来,听她讲农村的生活,怎么除草施肥,播种收割,我觉得自己将来的命运也不过如此。还学什么? 每天就是瞎混,等着长大了修理地球去。我不知道在那样一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我姥姥怎么会觉得我们应该好好读书。也许她这些想法是从她看的老戏中得来的吧。过去中国的戏曲里,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只要认真读书,就能考取功名,不但能衣锦还乡,中了状元还可能娶到皇帝的女儿。姥姥常常对我说,艺不压身,有了真本事,什么时候都会有用。“你不能像我这样连厕所门口的男女牌子都不认识吧?〃 她和我半开玩笑说。“如果你读书,就什么家务都不用干了。读书当然比干活好。” 姥姥除了这样教导我,还时常给我增加点额外的动力:好吃的多给我一点。 除了姥姥的关爱,父亲的严厉也使我受益匪浅。他眼看着单位的年轻人,文化革命初期打砸抢造反,到后来游手好闲,不求上进,打心眼里烦。怎么能这样呢?他们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将来靠这些人接班行吗?对阶级斗争的厌倦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使他心情郁闷,经常把火撒在我们身上。但是他只要看到我们在学习,在读书,脾气就好多了。学校里他管不了,家里他说了算, 在他眼里,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就是好孩子。 1978年大学恢复了高考,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中上大学不用考试的状况,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又在无奈的情况下,被重新捡拾了起来。对于像我这样没有什么背景,又生活在小城市的年轻人,这可以说是惟一的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那种兴奋我终身难忘。除没有疯颠之外,我觉得自己和范进中举没什么两样。牛津、剑桥虽然古老,但是只有中国人和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到北大在中国学术思想上所处的独特地位。 我进入北大的时候,这座全国最高学府和整个中国一样,在“四人帮”垮台后正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的劫难?从来我们的民族没有像文革时期那样,几亿人只能读同一本书,说一样的话,喊一样的口号,唱同一首歌,用一个人的思想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从来我们的社会生活没有这样被彻底颠倒,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文化大革命把人性中恶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革命的口号下,人们就像特务一样,互相监视,打小报告,随意背叛和出卖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志,几代人的希望、理想、热情,……所有这一切,换来的只是痛苦和牺牲。为什么?在课堂,在宿舍,在校园,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姥姥、我与玄奘(4)
…… 我进入北大的时候,这座全国最高学府和整个中国一样,在“四人帮”垮台后正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的劫难?从来我们的民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