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儿子把一个瓦盆摔在地上,哭喊一声:“阿玛,额娘,西方大路,走好!”话音刚落,老关东一声尖叫:“动手!”
上万人几乎是同时把手中的砖头石块向高丽会馆砸去。只听呼的一声,似平地卷起一股狂风,密集的石块如炮弹般飞来,眨眼工夫,高丽会馆所有的玻璃都被砸碎了,有的门窗也被砸坏了,院子里的乱砖乱石堆起有二尺厚。
南时顺一直在窗前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幕。他受的伤不重,上些药,包扎起已无大碍。但孙二娘这一击却给他的心灵撞击不小,想起来,后背还感觉直冒冷风。现在又看见这么多人围在会馆外,哀声满天,群情激愤,虽有军警在外保护,心中仍不免惴栗。那石头雨飞过来时,他毫无心理准备,只觉黑糊糊一片,就像天塌了下来,狠狠地向他拍来,他惊叫一声后退一步,也幸而是这一步,让他免了一命呜呼,只腿上被砸了几砖头。
看着满屋满院的砖石瓦块,想起刚才那让人胆寒的一击,他突然觉得这个城市挺可怕。
孙二娘和都里葬在黄花寨不远处的一个向阳山坡上,慕雨潇叫人在坟旁盖了一个小房,他带着二娘的两个孩子,要在这里为孙二娘和都里守灵三天。
慕雨潇又收养了一批孤儿,加上早来的,现在黄花寨已有一百多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每年冬天来临,闯关东的关里人都要被这东北的严寒冻死一些。这些人从关里家出来时,只穿着单薄的衣装,原想到东北来挣些钱,再做冬装,却没想到忙了一春一夏加一秋,糊口都难,哪里还有闲钱买衣买帽。孩子倒是冻不着,一是不用出去奔波,二是家里哪怕只有一块棉布,也会给孩子披上。所以,爹娘死了,孩子却活下来。
现在这一百多个孩子都站在慕雨潇的四合院里,密密实实地,把院子塞得满满登登。
慕雨潇站在堂屋前,身边是孙二娘的两个孩子。
慕雨潇看了看满院的孩子,说:“从今天起,你们又多了两个兄弟姐妹,我给他们起了新名字,这个,”他拍拍孙二娘儿子的脑袋,“叫大满,他的妹妹叫小满,他们就是我的亲生儿子、女儿,你们要像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谁要是敢欺负他们,老关东!”
老关东应声而出。
慕雨潇继续说:“老关东,我这任务就交给你,谁要敢欺负他们,动手,砍手;动脚,砍脚。都听见没?”
孩子们齐声回答:“听见了!”
这是黄花寨中仅有的两个满族孩子,也是慕雨潇收养的孤儿中仅有的两个满人后代。
花小尤的嫂子找到黄花寨,非要把国清明带回去。花小尤说:“嫂子,你容我七天时间,如果七天后,你还是要带走清明,我绝不阻拦。”
花小尤正在施行一个计划,这计划也是因孙二娘的孩子而起。慕雨潇准备送大满去城里读书,花小尤说:“为什么不让那些孤儿都去?你忘了大肚蝈蝈喝了致幻粉后,说你的那些话了?”
慕雨潇问:“什么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关东过客 第十三章(3)
花小尤说:“他说你收养了那些孤儿,不教他们好,整天让他们舞刀弄枪的,说你想让他们当胡子啊!”
慕雨潇记起了这话,他承认大肚蝈蝈说得对,也想改,可忙乎忙乎就忘了。
花小尤又说:“你说过,想让所有来闯关东的人都过上好日子,都不被人欺负,你以为只是有块地种,有份工做,就行了?不管啥社会,啥地方,要想被人尊重,要想成为人上人,都得有知识,有文化,这些孩子中的绝大部分,长大后都不会回到老家去,他们要在东北成家立业,要在东北博得一个好前途,光靠舞枪弄棒是不行的,趁他们还小,现在送他们去学习还来得及,你说呢?”
慕雨潇深表赞同:“行,说得有理,咱明天就送他们去上学。”
花小尤:“我有个想法,不知你同意不?”
慕雨潇:“你说。”
花小尤说:“咱们自己办个学校,实行义务教育,把这些孤儿和黄花寨的孩子都送去学习。”
慕雨潇听了很高兴:“好,这主意好。”
花小尤说:“光说好不行啊,你得拿钱,不少钱呢。”
慕雨潇说:“钱没问题,好,自己办个学校,咱就叫黄花寨子弟小学。”
花小尤一撇嘴:“你以为你黄花寨名声多好听呀?你不知道城里边都管黄花寨叫土匪窝啊?再说啦,黄花寨才有几个孩子,别处的孩子就不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