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吴晓波:从“李约瑟难题”到“胡润问题”(1)
序言:从“李约瑟难题”到“胡润问题”
吴晓波
一
说到胡润,我常常会想起另外一个“四肢发达、长得十分英俊”的英国人。
1942年11月,李约瑟(Joseph·Needham 1900…1995)从伦敦出发,过了四个月,才由昆明辗转抵达重庆。他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生化学家,从1943年到1946年,李约瑟以“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的身份,先后做了十一次的长途考察,路程长达3万里左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日后十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s Grand Question)。
据李约瑟的观察,16世纪之前的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人在公元868年印刷出了第一本表明出版日期的图书,在公元1088年,发明了“磁力导向”的指南针,在公元1161年发明了能够抛出炸弹的投石机,可是为何在日后停滞不前,居然成了一个倍受欺辱的衰老帝国?这个“难题”改变了李约瑟的此后人生,他从一个生化学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科学史专家,他在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到去世前的1995年共出版了十七卷。在西方的学术世界,他与美国人费正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两座让人仰止的高峰。
我知道今天的胡润还没有达到李约瑟式的高度,不过,他似乎正在做一项几乎同等重要的工作。而他也提出了一个十分难解而迷人的问题:当代中国商人的财富到底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以及,他们是怎样“演化”的?
如果有足够的坚持——当然最好他还有同样的长寿,那么,也许在若干年后,他可能是另外一个经常被中国史学者提及的英国人。
到我写作此文的今天,胡润的工作已经坚持了十年。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始。
二
胡润的本名是Rupert Hoogewerf,他是一个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著名的伊顿公学的英国人。如果说李约瑟是因为他的学生情人鲁桂珍小姐——他们在1989年才结为夫妻,当时,李约瑟89岁,鲁小姐85岁——才引发了对中国的好奇,那么,胡润与中国的缘分,则带有更强的时代气质。
胡润到中国是 1990年,他作为一个进修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文。1997年9月,在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胡润又回到了中国。他在上海滩上混日子,东闯西突的搞不出个名堂,很苦恼,便向家乡的老爸诉苦。老头子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胡润说,从那时开始,他知道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那才会有机会。于是,他想到发挥自己的会计师才能,为中国富人做一个排行榜的主意。
早在1995年2月,《福布斯》曾经搞出过一个中国富豪榜,之后就因难以操作而中断。1999年,胡润搞出一份十分粗糙的排行榜出来了,他给《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经济学家》、《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各发了份传真,他写道:“我是一名安达信公司的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中国大陆富豪50强’。10月1日,中国就要成立50周年了,如果把成功以拥有财富的多寡来定义的话,那么这50人就是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50年的历史。如果贵刊有兴趣的话,请和我联系。”结果,以创造“金钱名利场”为己任的《福布斯》表示了兴趣,并将之放上了《福布斯全球版》的封面。就这样,胡润出名了。
吴晓波:从“李约瑟难题”到“胡润问题”(2)
名单刚一问世,质疑、谴责之声便铺天盖地而来。一些上榜的企业家要和胡润对簿公堂,没有上榜的富豪也要“讨个说法”,甚至有媒体说,这是一份十分“好笑”的名单,资料不准确、关注范围狭窄、计算方法错误,甚至这种做法本身都暴露出了无数问题。可是,无论如何,胡润因此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几乎所有的中国顶级富豪都生怕他遗漏了自己,可是当自己真的出现在排行榜上的时候,却又避之唯恐不及。便是在这样的舆论聚焦中,胡润一夜之间暴得大名,他出没在各种媒体之上,他对某一位企业家的些许点评都能成为财经或八卦新闻的发酵源。他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时,主持人崔永元用当年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