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天天上演这样的论辩。每个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上达天听,于是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每次也都是没什么结果。不过督军卫们会记录他们的意见,真的有用的话,这些人也是会得到嘉奖的,有的甚至会因为一句话,被某位大人欣赏,从此有机会鱼跃龙门,任职朝廷。所以,要说最热闹的擂台,还是这个政时律策台最红火了。”
几人走近了台子,细听上边的人在讲些什么。听了一会,大致明白在争辩什么了。
台上左右两边,壁垒分明,显然是各执一派的观点。此刻说话的是左手边一个头扎书生巾的文士,年纪大概有四十几了,但是背脊拔的笔直,面色严肃,看来就是个颇有傲骨的。
“先生之言有欠稳妥。须知,若是刑法过重,纵然对于百姓有所约束,却有失仁德!依我大皓国国律:盗银钱愈百银者,杖六十,发配边疆,永不得还;盗银钱愈千两者,杖八十,刺配边疆为奴,永不得还。某以为,这就过重!偷窃可耻,但也有情有可原之时,且偷盗者不伤人性命者,应给与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如今,依律法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回归,家中子女妇孺老者无人照料,情景凄惨,又无盼望。某以为,应改律法为如能半数归还,杖责不变,流放两年;全数归还,杖责略减之外,发配可免,改以劳力赎罪。如此小惩大诫,方显仁德,以儆效尤!”
他话音刚落,对面已经出来一个黑脸文士,张口就反驳:“先生之言,乃是妇人之仁!律法不严,不足以治天下!若能减刑,人人都可为盗,东家盗完西家盗,还得钱了,便可脱身了。按先生所讲,假若今日张三盗银百两,使之做生意,赚钱千两,然后归还盗银百两,还能剩九百银,岂不从此发家?那还有何惩戒?简直是助纣为虐了!若是以严法治理,使得人人怕严惩,无人敢偷盗,这样,我皓国才能国泰民安!”
左边的文士摇头反驳:“先生之言错处有二:其一,国有律法,即使法再轻,也不会人人为盗。如先生,若是偷盗不算枉法,你可会去偷盗?”此言一出,左边人立刻许多人附和。而右边的黑脸文士脸瞬间更黑了!他身边的人立刻愤怒指责左边文士这个假设是侮辱斯文。两边人顿时乱哄哄的一顿争吵。
左边的文士等两方吵了几句,才开口:“梁某相信,以郭先生之正直,自不屑那些偷盗之举。可对?”
对面的郭先生自然点头。
梁文士又继续说:“世间如先生之人多矣,又岂会因律法轻而人人为盗?”这一句说完,左边人纷纷点头,右边的没了声音。
钧天目光灼灼盯着姓梁的文士,也若有所思。台下也有些人点头表示赞同。
梁文士挺满意这句话的效果,身板更直了,继续说道:“其二,先生假设张三之例,或有可能,但以偷盗来得银子作本赚的钱财,自然也是要全数上缴的,怎会交了盗银还留下那些盈利呢?另外,若是这张三真有生财只能,短短片刻能让银钱翻十倍,大可罚他之外,再让他以钱赚更多的钱,充实国库。如此有商才的人,倒也别浪费了!”说罢,所有左边的人都哈哈大笑,“是了是了,如此顶好,罚他为国赚钱。”
仲孙凌听到这里,也呵呵的乐了,觉得这个姓梁的挺有意思。看起来死板,想不到脑子听活络的。钧天等人也都点头表示赞同。钧天更是暗暗记下了这个梁姓文士,决定回头一定找到他,多听听他的言论。
“梁某并不是不赞同严法跟重刑,梁某只是认为,法应有轻有重,不能一概而论。枉法者,应视其缘由,违法情节,量刑而处!轻则轻判,重则重罚!杀人者偿命,但因自保而杀人伤人者呢?难道也要处死吗?所以,愚以为,如今国富民强,应是时候减轻部分刑罚,以示天子仁德了!”
钧天频频颌首,这个梁文士的话,很有道理。如今已算是太平盛世,皓国经历了三代皇帝,如今国富民强,正是该施以仁德的时候。他的政见,很让钧天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正琢磨着他的话,旁边响起仲孙凌的声音。
“这个梁文士不错,知道详刑慎罚的道理。详明周密地量刑,慎重妥善地定罪,决狱审慎才能真正达到刑罚的目的。若是一味的以刑去刑,用刑罚遏止刑罚,总是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就算收到了不用刑的效果,恐怕也会弄得百姓人人自危。还有最重要的这个,杀人者偿命,但是为了自保杀人的,算是正当防卫啊,这个,真应该判无罪。”
钧天诧异的看向她,脱口问道:“那如何确定是不是自保的正当防卫呢?”
“嗯,得同时满足几点吧。”她想了想,开始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