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人口。
游击区9个村的总人口7725人,地主占总人口%,富农占总人口%,中农占总人口%,贫农占总人口,雇农占总人口%,其他占总人口%。
白区7个村的总人口6381人,地主占总人口%,富农占总人口%,中农占总人口,贫农占总人口%,雇农占总人口,其他占总人口%。
苏区12个村总土地面积亩,地主占%,富农占%,中农占%,贫农占%,雇农占%,其他占%,公产占%。
游击区9个村的总土地面积16609亩,地主占%,富农占,中农占%,贫农占%,雇农占%,其他占,公产占%。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新区农村调查(11)
白区7个村的总土地面积亩,地主占%,富农占%,中农占%,贫农占%,雇农占,其他占%,公产占%。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
(一)凡经过土地革命的地区,苏区地主富农人口户口与土地占有均显著的减少。游击区地主富农占地受到相当削弱,白区地主富农基本上维持现状。苏区地主富农户口占总户口的5%,人口占总人口的%,土地占总面积的21%。游击区地主富农户口占总户口的5%,人口占总人口的%,土地占总面积的%。白区地主富农户口占总户口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土地占总面积的%。这说明了苏区地主富农曾受到土地革命的严重打击,游击区地主富农也受到土地革命的削弱,白区地主富农在国民党统治下,虽有部分破产下降的,但从整个地主富农阶级户口人口与土地占有上来看,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二)苏区贫农多于游击区,游击区多于白区,而苏区中农少于游击区,游击区少于白区。如苏区中农人口占%,游击区中农人口占%,白区中农人口占%。又如苏区贫农人口占%,游击区贫农人口占%,白区贫农人口占46%。一般说凡经过土改的地方贫雇农都曾得到土地利益,其经济地位曾一度上升,许多雇农上升为贫农,贫农上升为中农,因此当时苏区中农多,贫农少。但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尤其是红军北上后苏区基本群众遭反动派极大的摧残,并在保甲制度的长期剥削与压榨下,使他们遭受严重的破产与贫困,这是苏区、游击区后来中农减少的基本原因。
(三)在雇农成份的比重上,苏区少于游击区,游击区少于白区。如苏区雇农人口占%,游击区雇农人口占%,白区雇农人口占%。三种地区雇农人口占%,从总的方面来看,江西雇农成份所占的比例与东北华北相比是有很大不同,同时也表现出苏区、游击区、白区之间也有差别。产生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长期大量抓丁的结果,有一部分雇工被抓去当兵,而且造成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大量减少,农村雇工不容易雇到,即使雇得到工资比较高,故请长工耕种土地不合算,因此地主富农愿意将土地出租而不愿意雇长工,这也说明了江西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采取地租、高利贷的封建剥削方式,而雇佣劳动与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比其他省份要少得多。
(四)在公田占有上苏区、游击区多于白区。苏区与游击区公田各占%,白区公田占%,三种地区公田平均占总土地面积的%,在全省范围来说,有少数地方其公田占20%到30,个别县份如遂川公田占全县总面积40%以上,甚至个别乡村公田占85%(如遂川城厢区东关乡)。苏区游击区的公田多,白区少,正说明了苏区游击区山地多,交通不便,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宗族关系比白区的平原地区要深,这也说明江西的封建地主阶级除用自己的生产手段(土地与高利贷资本)进行剥削农民外,同时利用大量公田公产剥削农民,而造成农民对革命的迫切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时期创造革命根据地的客观有利条件。经过土地革命以后,封建的宗族统治在苏区曾受到摧毁,但国民党占领后,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又将其全部恢复起来,并且有些地方更发展了。这种封建的宗族关系,正是造成地方各种封建派系械斗的基本原因与社会基础。
第二章 新区农村调查(12)
江西地租形式主要有死租、活租两种,但死租多于活租,除此两种形式外,还有典租或叫押租(典租一般情况是借1元银洋还1桶租,但必须以一定数量的土地作抵押,如三年本利不清,债主即将土地夺取,也有因无土地而买白租的)。
出租土地的租额,不论死租活租,佃主与佃户一般多为对半或四六分租,也有少数地方以三七、二八收租或倒三七倒二八交租。上述地租所产生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