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页)
跳出最为机灵、身手最好又极其擅长骑射功夫的士兵出来,组建了一只精骑兵团,由吕恪负责;又分了五千擅长射箭的弓手交给宋炎,让他出任弓兵军使;又分别给了了两万兵力给邵云、邵隆两人,是为大宋人数最多的兵种步兵。
其中吕恪五千人的精骑部队条件最为恶劣,无论是轻骑兵还是重骑兵要穿着的盔甲都好办,但是大宋极其缺乏的马匹却真的很不好办。
从西夏偷渡走私过来的马匹根本比不上大金国的膘肥马壮,而能从战场上俘获的马匹真的是少之又少,零零散散都凑西凑也才凑够了四千多匹马。
吴玠听闻李彦仙准备要做的大事后挺感兴趣的,还很大方的表示有什么需要的自己一定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是一听到李彦仙想要马匹后,忙脚下一抹油便溜走了。这年头军马可是你有钱都买不着的宝贝啊,是个有头脑的将军都希望自己的部队战斗力越来越高,岂能这么大方把能有效提高机动力的宝马送上
所以,吕恪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词,难办啊。
吕恪左思右想没办法,只好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一小队兵马前往大宋失地、如今的金国辖境内偷袭,目标就是他们神骏的马儿。经过他们不懈努力,前前后后的收获还真是不菲,不过离大金国的还是差远了。
金国骑兵部队是人手三匹马,一路上轮流替换着骑,从来不怕会透支坐骑的体力,能充分保证战马的战斗力。而吕恪他们的部队,连人手一匹都没做到,所以未来的路还长久着呢。
黄氏在接到李彦仙派人送来的李二叔夫妇俩人的回信后,便迅速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张氏和李二叔果真是对有见识的夫妇,一致认为李夕留在京城读书再好不过,他们都是俗人,心底是很认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的,这李夕要是考中了进士,可是真的给老李家给争光了呢。张氏还琢磨着等黄氏就跟她商量商量让自己去汴京照顾姐弟三个,顺便照看李夕读书呢,毕竟总这么麻烦黄氏的哥哥也不是这么回事。
李夕看着黄氏收拾东西,还没意识到自己就要被狠心的爹娘留在京城了,将要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使得李夕颇有些精神紧张振奋。
李清月帮着黄氏把衣服叠进藤条编织的小箱中此物是李清月特地请了藤编制品的高手做的,而且很快在陕州地区流行开来,起其推广的速度快得让李清月都没回过神来,错过这一商机使得李清月沮丧了好一段时间。因为大部分行礼以及特产都被李彦仙他们带走了,黄氏要拿的东西倒也不多。
李夕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晃着脚丫子,咯吱咯吱地笑得非常高兴:“四姐姐,小夕明天就能回家咯回家咯。咯咯咯,五哥一定羡慕死我了。”
黄氏和李清月一愣,他们貌似好像都不约而同地忘记了一件事情
李清月清咳一声,蹲到李夕面前道:“小夕,留在京城陪我和三哥好不好这里不好玩吗”
李夕有些疑惑道:“这里很好玩啊,有好多小夕没见过的东西。可是这里又不是小夕的家。”
黄氏一把把李夕抱了过来,直接说开了:“六郎啊,你爹爹妈妈说了,让你留在这里读书,有东生黄二郎的字陪你一起呢。还有你三哥、四姐都在这里。”
李夕揉了揉眼睛,不怎么乐意:“大伯娘,小夕想回家了。不想留在这里。”尽管这个城市有很多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可是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的狗窝,当然想回家咯。
黄氏揉了揉他的小脑袋道:“六郎,你还想不想做个小男子汉了咱小夕是个大孩子了,你不是说过要读很多很多书,将来做个为民请命、造福百姓的好官吗”李夕在幼学所呆过,那里有很多穷苦家庭的孩子,早早的接触到这些使得李夕感触良多,并在得知张小宝家的事情后很严肃地跟张氏说了他的理想。
李夕是个聪敏的乖孩子,听了黄氏的话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要回到家里的温暖窝还是留下来读书。
李清月捏了李夕的小脸蛋一把,跟黄氏提议道:“妈妈,不如让婶婶过来照顾李夕吧。”想了想,好像要拆散夫妻俩实在有些不地道,又道,“二叔想来也可以来呢。”
黄氏是知道李二叔的个性的,笑道:“你二叔怕是叫他来也不会来呢。”李二叔是个一切以兄长为先的人,如今李彦仙正在进行如此重要的改革事宜,他会抛下兄长的事情跑来汴京才怪。再加上他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铁血教育的父亲,肯定不乐意看到李夕这么黏糊人。
李清月耸耸肩,有些同情地看着李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