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页)
针对这样一个地主,陈毅的统战政策自然也未“放过”他。
陈毅全面地分析了父子两人的情况,认为陈湘甫当过前清秀才,知书达理,清高且要面子,可以与他交往,发掘他内心的正义感,陈练升年轻幼稚,有爱国之心,只是苦于无报国之路才一时误入歧途,可以首先把他教育过来。于是陈毅抓住陈练升对新四军的好奇心,邀请他到部队里参观。在闲谈话语中,潜移默化地告诉他共产党是怎么回事,新四军是干什么的。受到新四军环境气氛熏陶感染的陈练升渐渐地变了,牢骚少了,建议多了,言语中还不时出现一些新的名词,生活方面也收敛了许多。看到儿子精神面貌的改变,陈湘甫是既高兴又忧虑,高兴之中夹着烦脑。儿子卷入政治旋涡,非儿戏啊!正在他政治思想动荡不平之时,陈毅直接找他来面谈,提高他的认识,事实胜于雄辩,陈湘甫终于完全放弃了国民党所宣传的“共产共妻”等许多谣言,转而积极支持儿子参加新四军,鼓励他好好工作。陈练升在以后的斗争中,逐步改掉了旧习气,成长为一名好干部,并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共产党领导的溧阳县县长。
1941年2月,国民党四十师占领溧阳游击区,大肆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共产党是“奸党”。在一次训话中,用枪逼着陈湘甫在百姓面前公开发表反对共产党、新四军的声明,以达到离间新四军和群众关系的目的。
此时的陈湘甫已不是过去对共产党抱有敌视心理,冷眼旁观,避而远之的陈湘甫了,他已认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本质,看着国民党士兵的枪,慷慨陈词:“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我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养不教父之过’,而新四军陈毅司令却担当父职,把我那吃喝嫖赌的儿子培养成打鬼子的好手。对此,我感激新四军!而你们,”他指着国民党军官;“你们不打鬼子,专与抗日救国的新四军作对,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天地良心,你们扪心自问吧!”
一个深受国民党思想影响的老学究,在短短时间里,改变如此之大,国民党也不禁大为惊叹陈毅的统战政策高明了。
1。5 陶勇改名
为了更好地领导部队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溧阳水西村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
有一天,陈毅通知四团团长张道庸和二营副营长朱传宣、二营政委姜茂生,一起到指挥部来接受一项紧急任务。他们三人到来的时候,陈毅正在一张八仙桌上摊开了一张地图,他连忙招呼大家说:“来,咱们先研究一下形势,然后再给你们谈任务。”
接着,陈毅打着手势继续说:“现在,苏北地区形势很复杂,日伪顽三种力量并存,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执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暗中与日伪勾结,摧残抗日力量。”
张道庸他们三人等不及了:“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们说怎么办好?”陈毅问道。
“冲破蒋介石的限制,大胆地向东、向北发展!”三人一齐回答。
“对呀!向北发展才有出路!”陈毅脸上现出了异常高兴的神情:“党中央、毛主席已经下达了指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那太好啦!”张道庸他们听了这话,心里都在动。
陈毅说:“现在军部主要负责人反对这样做,我们要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向北发展。今天找你们来,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陈毅点燃了一支烟,继续说:“为了迷惑敌人,迅速插入敌后,顺利地开辟革命根据地,指挥部决定将你们二营改为苏皖支队,由张道庸同志负责领导。”
“那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张道庸着急地问。
“嗬,沉不住气啦!”陈毅用手指着地图说,“你们把部队迅速开到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在那里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壮大革命队伍,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争取尽快同西面的五支队,东南的挺进纵队联接起来。要记住,此举与打开江北抗日局面,和为大队渡江北进有重大关系哟!”
“是,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一齐回答。
陈毅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背着手在屋里若有所思地踱来踱去,他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回张道庸:“张道庸,你改个名字好不好?”
“什么,改名?”张道庸不解地问。
“对!改名。”
“改名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