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页)
对秦然而言,学校只是他减压的地方。搬了新教室,6楼左边第一间。他依旧占据了后门口的位置,同学们也早默认那里是他的地盘没人来抢。
新教室比以前的要大一些,书桌座椅都是全新的,讲台后面是可以移动的四格黑板,旁边角落还挂着一台29寸的大彩电。教室的走廊不再位于大楼靠外一侧,而是处于中间位置,走廊两边都是教室。在走廊两边墙上,树立着许多间隔式储物室,依照班级划分每人一个,方便学生放一些属于自己的小物件。
“同学们,高二年级这样做,是把我们整个高三放在火里烤啊!从今天开始到明年7月7日高考第一天,还有310天,意味着我们要在烧烤架上待够足足10个月,大家压力大不大?”
新学期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孔明轩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问道。
“大!”
全班异口同声笑着大声回答,刚才班主任的形象比喻已经让大家忍不住发笑起来。
“既然无法反抗,那我们就要学会苦中作乐,在烧烤架上展现出我们高三的风采,努力给自己降温减压。宁可降压烤着生,也不要过热焦着死。”
同前任班主任霍芳相比,身为语文老师的孔明轩自带幽默光环。
“哈哈”
底下发出一阵笑声。
“12年寒窗,今年终于到你们一决胜负的时刻,欢迎大家来到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高三。到你们毕业长大后,回想起高三时光会有一个规律。老师教过那么多届学生,这个规律是我亲身总结得出来,相信放在你们身上一样适用。谈及过往的高三时光。白天清醒时你们将回想不起高三时的种种细节,一旦到了晚上做梦时它将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遗忘性记忆,主动回忆总是想不起来,只能依靠被动唤醒才能记忆。老师查过资料。这其实是人在高度紧张和重大压力下的一种大脑自我保护措施,因为高三这一年将会是你们到目前为止人生经历过最痛苦最迷茫的阶段。”
语气从幽默欢快转到了严肃沉重,孔明轩的话题逐渐深入,底下同学们也不由认真聆听起来。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人类的哲学思考。如果你们谁能解开这三个答案,那么我估计诺贝尔奖将会单独为你增设一门奖项。”
“呵呵”
笑声想起,班上同学紧张的气氛再次得到缓解。
“提到高三,就必然离不开高考,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下面就让我们首先来正确认识一下高考。高考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班主任抛出了他的问题,这也是今天班会的主题。
“从书面意义来讲,高考就是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即高中毕业后要上大学的入学考试。在座的各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一路过关斩将对入学考试不再陌生。高考从1952年开始,文革开始前1965年废除,直到1977年恢复,到今年1999年已经有35年的历史。但高考寄托的含义绝不仅仅于字面上的理解,下面我想让大家都来谈一谈看法。”
了解敌人,你才能不惧怕敌人,这是孔明轩为刚踏入高三学生们上的第一课。
“古有科举选士。今有高考鉴才。在我看来,高考就是一个标准,用来鉴别人才归类分流,保证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得到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到底哪些人是有用之才,哪些人可以继续深造。哪些人分流到社会,都需要高考这个标准来筛选。标准是人定的,就肯定会误差,虽然不是最完美,但对现状来说是最好的方式。”
这是一位文理分班时从其他班级转入1班男生的发言。他带着一副厚厚镜片的眼镜,显得书卷气浓烈。上学期期末考时,他破天荒杀入了班级前3,让许多人惊讶不已,看得出他自己对高考有着独特的理解。能进入的1班的同学,看起来都非平庸之辈。
“高考是拦在大学门前的一道坎,跨过去后我们才能拿到大学的通知书。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改变我们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它决定了我们未来几年要在哪里,跟谁在一起,学习的东西是什么;更重要是为我们的人生盖上一个图章,说明我们是从哪所大学毕业的合格品或者半成品,从而为我们将来流通到社会时提供敲门砖。”
学习委员宋婷婷举手发言道,她是班主任孔明轩的铁杆支持者,自然要求主动发言。想不出平时一般跟在王雅萱身后的她居然有如此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