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4 页)
的时间也成不了名,相反,即使你什么都不是,只要肯努力去找到好的老板,好的靠山,你就能一夜成名!”
“这句话我不赞成,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荣少亨反驳道。
“呵呵,少亨,你喜欢读《西游记》吗?”向华强突然一问道。
“什么意思?”
“《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这一法则在任何地方都能通用!”
“强哥你不能以偏盖全吧。”荣少亨笑了笑。
“喏,不是我在以偏盖全事实就是这样,”向华强指了指前面,“看见没有,那个此刻和林青霞交谈的男子就是嘉禾的大老板邹文怀,他也是大美女林青霞的坚固后台,只要有这个后台在,我这些混黑道的也不敢轻易动她,要不然以你为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放在娱乐圈,还不被一群饿狼給吃了。”
“邹文怀?”荣少亨仔细看去,只见那个男子年约五六十岁,一头白色的短发,神采奕奕,气势不凡,不过最惹眼的还是他的眉毛,因为他的眉毛是浓浓的关刀眉,看起来很有霸气。
在邹文怀的右边林青霞亭亭玉立地站在一旁,神情模样犹如受宠的皇后一般,举手投足凤仪天下;在邹文怀的左边则是荣少亨认识的无线一哥郑少秋,星眸含笑,风流倜傥。大导演徐克在前面引导邹大佬向影剧院内走去,边走边和对方谈笑风生,说着亲切的话语。
此时的邹文怀左右都是名震香江的大明星,犹如众星捧月般被簇拥在前面,就好像国王出巡一般,令周围那些豪门绅士有钱大佬黯然失色。
“想不到这个男人有这样大的排场。”荣少亨暗自嘀咕道。“看他的架势比起邵大亨来毫不逊色,如果说邵大亨的霸气是透在骨子里,那么这个邹老板就是洋溢在顾盼雄飞之间。”
荣少亨依稀记得年少时在录像厅看录像,喜欢看成龙、洪金宝等人主演的动作片,也常常看到“邹文怀”的名字,心里有种很钦佩的感觉,尽管当时还不大懂得什么是制片人或者监制。
不过现在他总算知道这个总是出现在经典电影里面的大人物是谁了。
话说六十年代邵逸夫正式执掌“邵氏兄弟”,而邹文怀则被邵逸夫一手提拔为制片部经理。十年间,邹文怀一直扮演着邵逸夫手下第一能臣的角色。他提出建立的大片场制度,与何冠昌一起谋划的“武侠”格局,让邵氏电影在当时的香港影坛独树一帜,也开创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然而,随着邵逸夫决意削弱电影投资,加大电视城建设,以及后来成为邵逸夫信任的“身边人”方逸华权位的上升,矛盾一触即发。而邹文怀也早已不甘终身打工,他暗中拉拢了志同道合的邵氏同事何冠昌、梁风等人,对外则吸纳了台湾和泰国的资金,还与邵氏的对头国泰电影公司谈拢了电影海外发行的业务,自组嘉禾影业。
嘉禾成立伊始,内忧外患,不过就在此刻嘉禾却来了一个大救星,那就是一代功夫骄子——李小龙!
在外界看来,是邹文怀的嘉禾捧红了李小龙,但事实上却是李小龙的到来,盘活了一度苦苦支撑营生的嘉禾。其实,当年希望从好莱坞返回香港发展的李小龙,心中暗许的是财大气粗的邵氏。即使每部电影片酬2000美元,还得签长期合同,李小龙只要邵氏将合适的剧本寄去美国,就肯点头。不想邵逸夫当时并不以李小龙为意,这让邹文怀捡了个大便宜。派人到美国登门拜访不算,邹文怀还给李小龙开出了7500美元一部的高片酬。三年之内,《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三部李小龙主演的电影,让邹文怀赚得钵满盆盈。可惜还没笑开怀,李小龙于1973年7月猝死,嘉禾的上升势头就此戛然而止了好一阵子。幸而,邹文怀又一次慧眼识英才,将在邵氏不受重用的“冷面笑匠”许冠文拉拢旗下。1974年,《鬼马双星》打开了香港喜剧片的大门,也让嘉禾又一次站在了年度票房的高点上。一直到1981年为止,许冠文为嘉禾制作的5部电影尽数大卖,甚至还打入了日本、加拿大的市场。
对于邵氏和嘉禾,有位著名导演评价说,嘉禾的管理是家长制的,“你一朝是嘉禾人,永远都是自己人。当你有了自己的公司,拍戏的时候遇上资金的问题,就回头找嘉禾。嘉禾很懂得每个人的价值,它的环境对电影人的成长非常好。而且,即使你离开了,如果你有好的计划,嘉禾依然不会对你关上门。”与邵氏比较,这位导演认为邵氏高层有些“个人主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