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读这些书的人自然是青年知识分子,大部分是文革中的知识青年,当时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作为一般民众,还没有进入到时尚的阶段,也没有任何可以正式了解、认识时尚的杂志和书籍,没有产业、没有传媒、没有对象,外国的品牌基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消费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对于时尚的接受也有一个并不那么简单的过程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我也是处在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中,那是一个原有的先入为主的概念和现实工作的需要之间矛盾的调整、化解过程。
一开始,我对时尚非但不崇拜,甚至也并不是很认可。
从教育背景来看,我曾经在轻工业系统中的工艺美术单位做过六年的设计员,文化大革命结束才重新考上大学,后来又越级从大学本科考入研究院的。
1978年,我进入武汉大学研究院,学的是美国现代史,其中哲学、经济学、法律制度、政治和经济史都是必修课程。
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全方位、有系统地读了现代各家重要的理论著作,自然受到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著作很深刻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在历史学方面就是新历史学派的影响。 。 想看书来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10)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主义把经济剥削作为单一的焦点来研究,这种经济决定论过于简单化了。
他们认为社会现象是科学、艺术、意识形态、生活形态等的综合结果,单一经济决定论解释不了文化现象。
该学派认为文明、理性仅仅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科学发展带来了战争的残酷,认为大量复制品的所谓文化产业是一种低下的现象,而媒体仅仅以商业利润为目标,服务对象其实是统治阶级。
因而这个学派提出大众本身并不具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110精英们才可能通过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启发、教育大众,这样的大众才能够自己拯救自己。
霍克汉姆这些20世纪20、30年代的观点,加上阿多诺对所谓的文化产业造成艺术品复制泛滥的庸俗化倾向的批判,再到20世纪70年代哈贝马斯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意识形态进行的分析,这一切对我和我的同代学友们的思维,都造成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后来也接触到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的观点,特别是霍加尔的文化不能够用精英的标准来衡量、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这样的看法,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四代人的理论对我的影响实在太深刻了。
因此,在接触到时尚业的时候,我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知道这是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另外一方面,则认为这是复制品,而不是真正的作品,有抵触的心理。
我在工作中经过好多年的110精英们才可能通过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启发、教育大众,这样的大众才能够自己拯救自己。
霍克汉姆这些20世纪20、30年代的观点,加上阿多诺对所谓的文化产业造成艺术品复制泛滥的庸俗化倾向的批判,再到20世纪70年代哈贝马斯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意识形态进行的分析,这一切对我和我的同代学友们的思维,都造成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后来也接触到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的观点,特别是霍加尔的文化不能够用精英的标准来衡量、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这样的看法,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四代人的理论对我的影响实在太深刻了。
因此,在接触到时尚业的时候,我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知道这是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另外一方面,则认为这是复制品,而不是真正的作品,有抵触的心理。
我在工作中经过好多年的努力,才逐步把信仰改变为一种认知,全力以赴地研究时尚,研究设计,可是花了好多时间啊!中国的时尚业和时尚传媒的真正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还是一种朦胧的状态。
服装业、服装配件业的发展,刺激了时尚产业,加上国外知名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传媒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时尚》杂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经过十五年来的努力经营,现在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时尚出版集团了。
在我的感觉里,中国整个文化氛围的转折发生在1989年。
以前是意识形态、哲学、艺术思想、文学思想在青年人中最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