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杨丽羽听完店家的话,同意把最后一毛钱的山楂条让给老人,那老人一直没说话,杨丽羽看着也挺可怜。老人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挺有学问的样子。
店家给老人装完了最后一点山楂条,接过老人的一毛钱纸币,“好嘞,慢走!”
杨丽羽知道山楂条是这家的招牌小食,而且她这两天胃口不太好,本来是打算买点山楂条开开胃的,现在她只好换个法子了。
“这个金桔干也卖得不错,这是最后一点儿了,您要不看看,买点回去尝尝?”店家看杨丽羽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心想来买山楂条多数都是胃口不好的,所以才把金桔干推荐给杨丽羽的。
杨丽羽其实很少吃果干,在公社里她也吃不到什么水果,城里很好,挺多小食都有,就是物资匮乏,经常应不供求。
买点金桔干吧,吃不了也可以给杨美羽和老太太寄回去点,让她们尝尝鲜。
“这个金桔干一毛五一斤,比山楂条贵一点,但是好吃!给您来一斤?”店家已经准备好了纸袋,打算给她装金桔干。
杨丽羽想了想自己身上带的钱,点头,“行,来一斤吧。”
“好嘞!”店家爽快的拿起小铲,给杨丽羽往纸袋里装金桔干。
…
“哎,闺女,问一下,中医院咋走?”刚才买山楂条的老人在附近转了半天,也没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看杨丽羽从店里出来,离得还比较近,顺便就问了一下。
杨丽羽看老人裤子的左腿有些破了,刚才老人离开店的样子还一坡一坡的,好像是摔着腿了。
“您要去医院的话,这对面不就是个医院吗?我同事说这个西医院也挺好,离得还近,您来这个不就得了吗!”杨丽羽给老人指明路线。
老人摇头,“不成不成,我就要去中医院!”他可是要去找儿媳妇的。
昨天刚收到儿子的来信,听说儿媳妇进城了,在中医院工作,他这不特意买点小食去给儿媳妇送去的嘛,要是去西医院,还哪里找儿媳妇哩?他今天可是起了个大早,幸亏他还有两张公交车的本票,拿了张票坐公交车一路赶来的,谁知道那公交车还没停稳,他着急下车,下车的时候还滑了一跤!
唉哟,这个狼狈哟……
杨丽羽看这位老人这么执着的要去中医院,回想自己来时的路线,然后耐心的讲给老人,“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前,看到前面一个卖牛奶的,您往左拐,当您看见连着的三个楼,那就到了。刷成白色墙面的是医院,最右面的是宿舍楼,中间的那个小平房,是医院食堂。您可千万别进错了。”
老人谢过杨丽羽,坡着脚往医院走。
第20章 你怎么随手顺东西啊?
杨丽羽给老人指点完方向,拿着自己的金桔干回到街上。
靓姐说梳子那些用品可以在北街买到,杨丽羽这两天都是借靓姐的梳子用的,怎么说也不能一直用,进城好歹得买个自己的梳子。杨丽羽边走边想,来城里的时候什么都记得,唯独忘记了梳子,如果是个男人就好了,不用梳头,不需要梳子。
前面有家店,门口摆了几个梳子,杨丽羽站在店门口挑选起来。
…
老太太给杨美羽做午饭,“一会儿咱道县上集市瞅瞅,看看你有没有啥缺的,顺道一起买了。”老太太把菠菜汤面条盛出来,给坐在饭桌前的杨美羽端过去,“你呢,要好好学习,知道不?女娃子不能下地种田,那你就得好好学习。”
杨美羽接过面条,故作夸张的闻了闻,夸赞母亲的手艺:“呀!妈做的面条——真香!”老太太笑着摸了摸杨美羽的头发,“这娃子,真会说话唉……”老太太给杨美羽盛了满满一碗的面条,把锅里剩余的一点面条盛另一个大碗里,把锅里的汤也悉数倒进了那只大碗里。
老太太从放剩饭剩菜的小橱柜里捡出个黑面馒头,拿着黑面馒头坐在杨美羽身边。
杨美羽看了看老太太碗里的面汤,又看了看自己碗里,基本没有汤但面条和菠菜很多,杨美羽想了下,把自己的碗与老太太的调换了一下,“妈,俺也要喝汤!”老太太吓得赶紧把两只碗调换过来,“傻娃子,你现在得多吃点补身子,你每天走山路上下学,要是再不给你好好补补,你不累坏哩?”
杨美羽倔强的扬起小脸,“俺不要,妈喝汤,俺也要喝汤。”杨美羽虽小,但是他也能看出来,老太太是为了她好。老太太拿一碗热汤,那刚从橱柜里拿出的黑面窝窝头肯定是凉的,把面条都盛给她,自己喝汤泡窝窝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