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人是安定下来了,可生活问题怎么办?薛杨氏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穷困不堪,再加上薛枫,靠洗洗补补赚来的哪点粮米根本就无法维持两个人的生存。
说实在话,薛枫虽然满腹“知识”,也年轻力壮,但从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突然来到古代王朝,两眼乌黑,他真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能干点什么。
看到他愁眉不展烦恼的样子,薛杨氏苦涩地笑了笑,犹豫好久,才从一个破包袱里摸索出一些金银首饰。“枫儿,你进来一下。”
站在茅草房外望着天空发楞的薛枫,慢慢回转身来,懒洋洋地应了一声,走进房去。
“枫儿,这些,是当年为娘的陪嫁品,你拿去集市上的当铺换点钱,买点面粉回来,娘给你烙饼吃。”薛杨氏笑着伸出手去。
“母亲,这可如何使得?你还是留着吧,我再想想别的办法。”薛枫脸一红,连忙摆手。
“孩子,快拿着吧,为娘留着这些也没用,人都老了,也不过就是一点念想。”薛杨氏走上前来,把几件闪闪发光、做工精致的金银饰品用一片破绸布包裹起来,塞在薛枫手上,“出了庄口,一直往南,大约2里,就是集市。”
薛枫被薛杨氏推着出了门。
薛杨氏住在大杨庄外北头的一个偏僻的角落。时下是夏季,约两米宽的土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即将成熟的麦田和谷田,也有一些地方种植着绿油油的苜蓿和蔬菜。
没有风,阳光恶毒。薛枫抹了一把汗,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这一套虽破但却很洁净的“唐装”(薛杨氏儿子的遗物)——天蓝色的布衣圆领袍衫,双袖宽大,这让他很不习惯。
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薛枫心里感叹:当真是大唐贞观盛世啊,在古代,农业发达代表着社会的繁荣,从眼前分布规范、整齐有序的农田布局来看,唐初的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走了一段,渐渐到了庄里。一条南北走向的土路横穿整个大杨庄,道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民宅,多为木质与茅草混合搭建的建筑,式样比较简单粗糙。庄里静悄悄的,偶尔会看到几个光屁股的小孩在追逐嬉闹,大概是成年的男人都去田里耕作的缘故。
穿过大杨庄,又走了十几分钟的路,薛枫就听到了嘈杂喧闹的人声。他知道,这就是唐代乡村的集市了。快步走上前去,放眼看了看,哑然一笑:所谓的集市,不过是在一块较大的空地上,众多摊贩各自占据一处,各自吆喝叫卖而已,类似于现代城市中的马路游击市场。不过,看上去,场面倒也非常壮观。一个乡村集市,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也很可以了。
薛枫也不知道当铺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向谁打听一下,于是便在集市中瞎逛起来。看了一圈,不禁吃惊于唐朝贞观年间物质文明的发达:这不过是一个乡村集市,商品的种类之多、之丰富,可谓是应有尽有,令他叹为观止。
有蔬菜: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
有水果: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
有粮食:荞麦、大麦、稻米等。
有调味品:胡椒、沙糖等。
有衣物和各类杂货,甚至还有各类熟食出卖,譬如乳酪、胡饼、烤肉等。
转了几圈,薛枫心想,干吗一定要当呢?自己要不干脆也摆个摊叫卖得了。就是不知道,唐朝摆摊要不要缴税和办理“执照”什么的。
犹豫了一会,他最终还是决定要摆摊叫卖。他找了一个角落,掏出薛杨氏给他的金银首饰,摆在地上,蹲下身去,就跟以前他在早市上看到的卖水果蔬菜的小贩子一样。正准备学着别人的样子吆喝两嗓子,一个脆脆的女声响起:喂,你这些东西是要卖吗?
薛枫抬起头,心里一惊,愣在那里。
第四章 弱智小贩
一个明眸皓齿、身着翠绿色窄袖短裙的少女,站在面前,又喊了一声,“喂,你傻愣什么啊,本姑娘问你话呢?到底卖不卖?”
“卖!卖!”薛枫猛然回过神来,连声说道。
“那么,这些,你一共要卖多少钱?”
“这……”薛枫沉吟着,他刚才就是突然想到,自己根本不懂唐朝的金银首饰行情,如何开价?这时候,脑袋里的历史知识总算是派上用场了,也真亏他是学历史的,对大唐盛世的这一段历史研究得尤其多。
他知道,在唐朝贞观年间乃至以后的数百年间,通行的货币主要是铜钱,至于金银,则只在富人和贵族的上流社会小范围内通行。那时候,物价极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