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你过分自信了。”妻子冷冷地说。
的确,加尔铁里是自信的。自他从军、从政以来,他的自信心还没有这样强过。出兵马岛前,他的心情“象小学生得了零分后回家”时一样紧张,生伯在那里出现第二个凡尔登山,可是,马岛的易手竟是那样容易,简直和翻个巴掌似的,又使他产生了另一个念头:“哦,打仗原来如此!”尤其是人们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万众一心的团结和忘乎所以的狂欢,更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伟大,阿根廷的伟大,真理与正义的伟大。与这一切相比,战争算什么!
最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被忽视了。一位议员对他说:“你要警惕,英国人迟早会来找我们算账的。”
“来吧。”加尔铁里笑了。“斗志昂扬的阿根廷人民保管叫它有来无回!”
——————
①法国东北部要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固守该地,普鲁士军猛攻不下。
————————
“女人不会走入战争吗”1
BBC的正常电视节目突然中断了, 接着,那张为全世界所熟悉的、美丽的、约略有些憔悴的女人面孔出现在荧光屏上。
“今天,英国蒙受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耻辱。”她声调沉重。“我们的福克兰①被阿根廷夺去了。”在英国首相的眼光里,福克兰当然是英国的领土;
——————————…
①英国人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
此刻,整个英国似乎只有电视机是存在的。人民望着他们的女首相。她也望着她的人民。
“世界上还有比我们更不幸的国家吗?我只有一种感觉:我们是那样孤立无援。”
她动情了,蓝眼睛里有闪亮的东西。
“同胞们,‘蒙受耻辱’这几个字是我最不愿意说的,可我不得不说,你们不得不听……英国,你为什么如此多灾多难:“
一句话令许多人掉下眼泪。
“支持我吧。支持我也就是支持英国。”她向她的人民送来深深的一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团结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靠英国的力量才能维护英国的利益。”
人们对于这句话是不陌生的。早在一九五六年苏伊士运河事件中,她就这样说过。那时,英军在侵略埃及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又为世界舆论所谴责。在美、苏等大国的压力下,撤出了那片撤满黄金的土地。一片哀鸿声中,三十一岁的她,一个保守党积极分子,直接上书艾登首相,要求再派大军,坚决收复苏伊士运河时,她说了上面那番话。
然而,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大不列颠称雄各大洲的时代已变成黯淡的回忆。英国人作为统治者再也没有踏上苏伊士运河的土地。
她哭了。“真的要靠自己!”
她开始奋力竞选议员。
历史的年历翻过去二十多页。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她失败,她胜利;再失败,再胜利。挫折与磨难象山一样挡在她面前,她从未气馁过。“支持我的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苏伊士事件。”
那是她一生的转折点。
她的政治信条是:“我们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不变的敌人,唯有我们的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的天职就是追求这些利益。”①
——————————…
①这句话是温斯顿·邱吉尔说的。
————————————
三年多来,她企望使一个已经迈进中年的国家重新焕发青春。一切基于她的政治信条。经济、政治、防务、军队,整个国家机器,只受一种信息的控制:英国的利益和自己的力量。
她做着中兴英国的梦。在她的血管里,流着“日不落国”时代首相们的血液;而她的眼光,也同那些先辈一样偏执!
她的努力得到了报偿:近几年来英国国力的衰退速度明显放慢了。作为一个古老而保守的国家,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引人注目。
“今天的英国,不再是艾登时的英国,也不是希思时的,更不是卡拉汉时的,而是她的,一个新的英国。”2
英国对于马尔维纳斯事件的反应相当冷静。这个国家是成熟的,这个民族也是成熟的。尽管首相的电视讲话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啻为晴天霹雳,但他们默默地接受下来。一百年来,他们默默地接受了多少打击!外国记者预言的游行示威没有出现。商店照常营业。学校正常开课。人们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