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这两种战斗机是七十年代美国为了争夺新的空中优势而研制出来的,其速度和火力都超过阿拉伯各国使用的苏制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它们的优越性已在一九八一年六月震惊世界的炸毁伊拉克巴格达核反应堆的行动中充分显示出来。
肤色黧黑的以色列飞行员们在跑道上列队,象一根根笔直的电线杆。他们在聆听指挥官的战前提示。他们号称是以色列军队的“天之骄子”,一次又一次地在中东和地中海的天空上创造着奇迹。今天他们是否能再创造一个奇迹呢?
他们的素质是人所共知的。这一点也在一年前的那次行动中显示出来。美国一位高级官员说:
“以色列飞行员简直是他们国家的航天员。甄选标准之严格令人难以置信,淘汰率比美国空军高得多。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指挥官指示完毕,举起手来。
“对表!现在是下午……”
突袭时间选择在下午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按一般惯例,突袭都在凌晨进行,而那时对方的戒备也最严密。到了下午,警惕便会逐渐萎顿。
指挥部的命令传来:“第一攻击波,起飞!”
战斗警报响彻整个基地。飞行员们快步奔向自己的飞机。指挥官对他们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现一年前巴格达的胜利!”
几乎在一年前的同一时刻里,八架F—16和六架F—15也正是从埃齐翁空军基地起飞,去执行轰炸巴格达核反应堆的任务的。
这个被称作“巴比伦行动”的作战任务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完成的。以色列与伊拉克并不接壤,中间隔着约旦、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全部是敌对国家。要穿越这些国家的领空,在雷达和防空设施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实在是场梦。
但这显示了以色列飞行员的军事素质。
飞机刚离开埃齐翁基地,就开始密集编队,超低空飞行。飞得是那样低。当它们从树林上空掠过时,强大的冲击波几乎把树枝摇断。
指挥部给他们的命令是,全部飞行过程都要保持超低空,只有在接近目标时才可以上升至六百米进入轰炸航路。
有经验的人知道,对于超音速飞机,超低空已是极难,同时保持密集编队,便难上加难。偶一不慎,就有相撞的危险。特别是,以色列距巴格达有数千里之遥。
但是以色列飞行员做到了这一点,成功地躲避了那些国家的雷达探测。
不过,在装备有美国最新雷达设备的沙特阿拉伯,他们还是被发现了。由于他们的飞行队形是那样密集,几乎机翼擦着机翼,以致了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的是一架大型民用航空班机那样大的反射脉冲。
沙特阿拉伯的对空控制官向以色列的机群呼叫:“请你们说明国籍。”
一个以色列飞行员用商业航空公司惯用的英语回答:“你在雷达上所看到的是一架民用喷气它机。”
对空控制官相信了,关掉机器。
伊拉克时间下午六点三十分,以色列机群飞临巴格达上空。他们就是要在这个时间到达这里。分秒不差?
≌馐闭�锹淙帐狈郑��粝蟾鋈忌盏幕鹎蛞谎��谖鞣教焖�呱稀R陨�蟹苫�晌鞫�矗�匙盘�艚�泄セ鳎�右扒逦��阌诠鄄旌屯兜�6�晾�朔揽詹慷釉蛞蜓艄庖�郏�岩苑⑾帜勘辍?
飞机有架一架地俯冲,各自飞过目标一次,共投下十六吨炸弹,全部命中目标,实现了一次攻击成功。
伊拉克价值四亿美元的核反应堆被彻底炸毁。
巴格达防空部队被这个夹如其来的攻击打懵了,完全不知所措。当以机已全部消失在落日的余晖里,防空火箭还在茫然地转动着细长的脖子,不知该向哪里发射。
现在已经是六月了,贝卡谷地的群山上依然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
“到黎巴嫩来吧,一天之内你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以下海游泳。”一本旅游小册子这样生动地写道。
自从叙利亚驻军贝卡以来, 旅游者消失了, 甚至连老百姓也很难见到,只有“绿色的大兵”随处可见。
这天下午, 萨姆—6导弹阵地上静悄悄的,象一切都死过去一样。这种寂静在大战前并不奇怪,它本身就蕴含着杀机。所有的导弹都威严地对着以色列飞机可能来袭的方向。各种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一双双眼睛盯住天空。叙利亚军队虽未接到正式参战的命令,但已做好准备。官兵们明白,或迟或早,贝卡地区总要爆发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