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叨鹊纳缁嵩鹑胃校�宦非笏鳎�诓辉兜奈蠢矗�挥懈�茫�挥凶詈谩�
创业:唯坚韧者遂其志
沁源县地处晋东南边缘,与晋南、晋中交汇。早在60多年前,沁源县就因一场漂亮的围剿战痛歼顽敌,曾被毛主席称赞为:“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
1992年,任铁柱投资30万元开办了石料厂,并承包了本村的一座煤矿。煤矿带来的效益固然不错,但如果再办一个焦厂炼焦,利润岂不更丰厚。于是任铁柱又投资26万元修砌了萍乡炉12座,沁源县历史上第一座焦化厂—— 兴盛焦化厂建成了。
1993年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企业遭遇了挫折,甚至到了难以为续的境地。
正所谓不敢亮剑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其实,何止将军,人人莫不如此!人的一生有了挑战才有色彩。喜欢应对挑战,是强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敢打硬仗,是任铁柱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气质,而就其本质而言,这是责任感、使命感的问题。
为了拓宽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任铁柱把厂址迁到了现在的新店上村。仅过了半年,10万吨焦化厂全面投入使用。1995年3月任铁柱正式组建了山西通洲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开辟了公司运营的模式。
山西通洲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沁源县的龙头企业,产品达到国家出口标准。
在初创业的三年间,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的任铁柱,深刻地总结出,在创业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敢面对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梦,并为自己的梦行动起来,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就没有走不出来的路。
领跑:鼎新图强
当企业顺利度过创业阶段并生存下来后,在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和自身成长需要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扩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扩张。企业要做大做强,扩张是必经之路。
其间,任铁柱审时度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先后对一个国营煤矿和三个乡镇煤矿进行产权置换和资源整合,并投资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使这些煤矿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5万吨提高到了150万吨,使这些煤矿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使通洲集团形成了集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和三产服务、出口贸易于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化大公司。
从2001年起,总投资亿元的120万吨综合煤化技改工程终于落户山西通洲煤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于2003年3月和10月先后竣工投产,当年产值就达3亿元,实现利税近5200万元;在2004年实现产值亿元,利税亿元,成为了沁源县的利税大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任铁柱 百炼成金见本色(2)
同时,二期工程也于2004年3月紧锣密鼓地开了工,并于2006年底全部竣工投产。2006年完成产值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530万元,实现利税21000万元。
谁都想用最快的方式登顶财富高山,但是人不同,道亦不同,关键在于什么方式是最适合自己的。任铁柱说,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百发百中的扩张高手,其实我只是每一步都走得相当谨慎而已,扩张的秘诀就是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循环经济:历史责任感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和投资,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商人自然不屑于此。然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不是企业自己可以决定的。那些最早主动进入循环经济链条的人,则把握了更多先机,占据了更有利的地形。仔细研究通洲集团经济快速增长的奥秘,你会清楚发现,通洲经济到处昭示着“循环”的特征。
多年来,任铁柱从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出发,走循环经济模式的路子。产品由单一生产焦炭,向回收焦油、硫铵、粗苯、甲醇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形成了煤一焦一化为一体的良性产业链。
通洲一直坚持节约,杜绝浪费,企业内部构成的资源相互利用的“小循环”产业链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只要稍微节约一点,就是大把大把的钱;稍微浪费一点,也是大把大把的钱。”任铁柱认为,综合利用至少使通洲压缩了成本。或许这样的成本差异在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也许不足道,但在全行业亏损若隐若现的时候,也许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