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第四章 母仪天下 第四节 初试锋芒
公元605年,隋帝杨广改元大业,正月,赦天下,立萧妃为皇后,废诸州总管府,立长子晋王杨昭为皇太子。二月,下诏天下只有帝王能穿浅黄色的衣服,平民百姓不得着同样颜色的服饰。三月下诏,杨素和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在洛阳营建东都,每月服役的工匠民夫二百万人,大江南北的良材美石纷纷运抵洛阳,用以修建显仁宫;广泛搜罗四海之内的嘉木奇卉、珍禽异兽,以装点宫苑园林。一旦建成,迁徙洛州郭内居民及各州富商大贾数万户到东都居住,繁荣新都。
不久又下诏:“听听民众的议论,为民生筹谋,才能审视刑政的对错;现在要恢复旧制巡视各省了解民生。”下令开凿大运河,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征调河南、淮北各州的男女民工一百多万人,开始夜以继日地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导谷水、洛水注入黄河;再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引导黄河水,经荥泽(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注入汴河;继而又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东面引导汴水进入泗水,最终汇入淮河。同时又征发淮南民工十几万人浚通古邗沟,再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引淮水南下,至扬子(今江苏扬州市南长江渡口)注入长江。至此,这条全长一千一百公里、连接黄河、淮河与长江的“通济渠”被全线灌通。位于淮南的这最后一段造得最为壮观。渠水宽约四十步,两岸修筑御道,遍植杨柳。从大兴(长安)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沿途建筑的行宫多达四十余所。
九天后,杨广再命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前往江南,负责制造大型龙舟及黄龙、赤舰、楼船等各种船舶数万艘。
萧后听说了,对隋帝劝道:“这么大的工程同时进行,要耗费巨大的人工物力,恐怕会影响民生的正常生活。征用的民夫过多,会减少粮食收成,影响国力的发展。”
隋帝不以为然:“先帝受禅让坐朝的时候,民户不到四百万,去年,已经超过八百九十万户。现在百姓是衣食都有盈余,国家的仓库也很丰盛。此时不趁热做一些大工程更待何时?你看父皇,前年还好好地,说不行就不行了,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不加紧时间做事,岂不是死的时候要空留遗憾?”
萧后说:“可是也不能太操之过急,不如一步一步的慢慢来要好一些。”
隋帝说:“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后的计划更为繁盛。现在压力虽大,可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想成大事,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我的理想是要做千古一帝!什么秦皇汉武,统统的排到我身后去。”
萧后说:“这些虚名真的很重要吗?”
隋帝不满的说:“这怎么是虚名呢?这可都是实际的功业奠基起来的。现在南北的分歧大的很,相互敌对藐视,修了运河就可以便利南北贸易往来,加强双方的联系,慢慢的去除南北隔阂,利于国家统一;再者,修了运河也可便于转运物资,为战事做准备。而营建东都是因为现在的国都位置偏西,如果东面的高句丽起兵来犯,我们这里在准备战斗就晚了。在洛阳建都,可以熟悉东面的情况。这样东西南北都被掌握中,以免我们大隋再回到分裂的状态。没有过人的头脑和智慧,没有实施的魄力,历史是不会为你多留一笔的。”
萧后良久不语,过了一会儿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我还是害怕给民众造成的负担太。我小时候是在乡间度过的,深知一户人家少一个劳力对田间劳作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现在这么多浩大的工程同时举措,不知道有多少像我舅父那样的人家会陷入生活的困境。”
隋帝说:“那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们明白这都是为后世子孙造福,就会理解的。”萧后不说话了,她明白一般的人根本看不了那么远,他们只能体会到现在的痛苦,转而去恨朝廷加给他们的负担。他们不会去理解皇帝的雄心壮志,就像皇上不会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一样。可是皇上他决定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她的劝解他是听不进去的。如果她说出来,皇上更会轻视他这些目光“短浅”的子民。出生、成长在上层社会的他,永远不能真正去体会百姓的疾苦。
杨广虽说开凿大运河的初衷是为了了解百姓疾苦,其实那只是他读史书时对千古传颂的明君的一种向往。他不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想把几代帝王能做出来的功业全被他一人做了,急功近利的结果往往就是功败垂成。杨广读书只捡他感兴趣的记住了,不感兴趣的,不管那多重要,他也不放在心上。就像一个挑食的任性孩子,不管青菜对身体有多重要,就是不肯好好吃它。比如孟子说:“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