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萧妃说:“不管谁是谁的徒弟,反正你这回做的事是值得称颂的事。”
晋王说:“我的理想才不是这一点点,我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别人做不到的我要做,别人做得到的我要超过他们,我一定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杨广做事的魄力,方不负我一身的才华。”
萧妃笑道:“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世人都知平陈之战是杨广事业的开端,从此以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走向了功就的顶端。殊不知,这次的成功也给他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杨广虽是名誉上的主帅,实际上整个战事却是他的父亲杨坚策划的。杨坚怕杨广第一次上战场经验不足,特地让才华横溢的高颎辅助他,战胜后还说高颎:“高颎平定了江南,虞庆则使突厥降服,可以说是功勋卓著啊!”虽有收买人心之嫌,却也说明了高颎才是他心目中平陈的第一功臣。然而心高气傲的杨广却看不到这些,他只看到他在这次胜利中得到的荣誉、经验和权力以及被限制的窝囊。在这以后他的一帆风顺,虽有小波折,却无大妨碍。最初的十几年,和他的才智和运气相比,他的对手太弱,使他失去了磨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出他应对失败的勇气、坚韧和弹性以及能进能退容人的雅量,以至于他一遇到失败以后就涂了地,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应证“少年得志为人生第一大悲哀”的那句老话。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十五节 戊守扬州
平定了江南,以秦王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晋王进太尉,仍回并州驻守,和萧妃唱酬应作,倒也和美。不幸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生下来没过多久就夭折了,瘗于济法寺。乃勒铭,因施寺僧法藏灵寿杖。晋王写下了殇子铭》:世途若幻,生死如浮。殇子何短,彭祖何修!呜呼余子!有逝无留,永为法种,长依法俦。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朝把南陈的官员换成了北人,采用的政策又比较高压,南北朝分裂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差别和语言的不同已经埋下隋朝制南的矛盾。苏威作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让民众无论长幼悉全都要背诵,令民众抱怨不堪。隋朝迁徙陈朝官僚和部分精英去充实新建的大兴城,有人就造谣说隋朝要把南方人都迁移到关中去,引起群众惊恐,乘机煽动叛乱。当年年底,高智慧等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造反,引起现在的浙江大部和江苏苏州等地起兵响应。这些人举兵攻陷州县,攻杀隋朝官吏,有的自称大都督,有的自称天子,还设置了百官。规模大的有数万人,小的也有数千人,四处呼应,使得隋朝几乎丧失了对陈朝江东领土的控制。隋文帝大怒,派杨素镇压了下去,斩了高智慧。隋文帝对江南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又起用谙熟江南士族文化的杨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每岁一朝,负责整个东南地区四十四州的军务和行政管理。复以秦王俊为并州总管。晋王带着萧妃去扬州,留下开春被封为河南王的长子杨昭在帝后身边。杨广奏请宇文述为寿州总管,助自己统治江南。
晋王和萧妃来到江都正值冬日,可是比大兴暖和多了,沿路的美景,暂时让他们忘了殇子之痛。码头上暂时封闭,商贾货物都转到其他码头运转。上了岸,地方官员早列好队等候,一见他们到了,呼呼啦啦一起行礼。礼毕后,接待的官员请晋王、萧妃及带来的人上了备好的马车,从辟好的街道向府邸行去。
一路上,大家都好奇的掀开帘拢看看这个繁华的江南城市。这里不像长安和并州,有那么多的胡人,皆是腰圆体阔的,服装也接近于胡服,多是短小精干,便于骑马。街上马、车随处可见,骑骆驼的人也是常有的。饮食方面也是胡地风格与汉族风格相融合,多以面食为主。扬州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城市,可胡人的身影就少了很多,这里的繁华与长安和并州很不同,可能是水源的丰富,船多于马、车,骆驼根本看不到。这里的空气比北方就多了一份润泽,这里的人也比北方娟秀,服饰旖ni,举止儒雅。虽和萧妃故里都处于江南,这里又显然大气一些,可能因为常有官宦出入的缘故,并不因为来了一位镇守的王爷就多稀奇,大多数人还是在各做各的事,围观的人并不是很多。哪里像在乡下时,偶尔有人骑马从村子里经过都能引的村里人争先相望。从外面传进来的净是吴音软语,听的人都柔了下去,生怕不小心流露出了粗糙,打破了这种温柔。
江都的官吏为晋王设宴接风洗尘,席上尽是扬州特色的饮食,多以水产为主。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其中一道主食——碎金饭(扬州炒饭的前身)引起了萧妃的注意,私下里对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