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1/4 页)
价石了,为什么他要先案内在攘外,掣肘太多了。
赵书礼决定主动出击,一方面给脱欢下了死命令,要他不顾伤亡,务必要在十二个小时内攻占长春。另一方面通告苏联公使,告诉他们自己允许他们进入东北,但是要求他们十二小时内往东北调派十万大军。可苏联人却扯后腿了,他们表示要得到南京整府的正式外交回函,否则不能采取行动,以免引起国际纠纷,把苏联至于不利地位。
赵书礼又加紧跟蒋价石整府沟通,他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蒋价石,同时把东北这些天发生的诡异事情告诉了他,向他解释,有可能张学良已经跟日本人达成了密议,要是此时不采取果决的措施,恐怕东北将在日军的控制下,再次脱离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区。
在这种关乎国家根本利益的情况下,蒋价石没有拖泥带水,终于强忍个人感情,同意了苏联实力进入东北的事情。于是苏军大举进入,但是他们没有派出十万人,只有三万人,他们说三万苏军足以应付东北发生的任何事端了,丝毫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这就是老牌强国的底蕴和自信。
就在苏军踏入边境那一刻,脱欢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长春城破,日军战死一万三千,俘虏人数不足百人。高级将领无一俘虏,本庄繁、林仙之等师团长级别的高官除了此前切腹的多门外,全都乘坐飞机趁夜逃离了长春城。而己方伤亡四万多人,很多是在跟日军在逐街道争夺的巷战中战死的。
苏军的入境引发了一些列的外界反应,日本第一时间表示抗议,说这是干涉东北军面,这严重损害了中日双方的利益,尤其是对日本在东北利益是一个极大的不尊重和冒犯,日本表示要增兵,而且很快就落实了,朝鲜的二十师团终于跨过了边境。
英法此时站在了日本人一方,他们强烈抗议苏联人在东北部署军事存在,要求苏联以国际准则办事,不要在东北局面如此混乱的时候介入,并且要求中国整府对苏联交涉要求他们退兵。美国对此的态度是希望各方克制,表示东北的冲突规模如果在加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积极的斡旋各方政府。意大利叫嚣苏联这是侵略行为,要求他们立刻撤兵,并且在没有得到中国方面回应的情况下,意大利军队坐上了开往中国的战舰,他们说要维护东北和平。而苏联人则表示,他们此次进兵东北是为了维护东北的稳定,以防影响到苏联边境地区的稳定,而且他们是得到了中国整府的同意的。
英法的回应开始变的强硬,也开始积极起来,英国要从香港抽调几百士兵派往东北,法国则从越南调兵,同时两国联络美国,希望美国也派出军队,加入国联的维和行动。但他们表态的出兵却迟迟不行动,反而是他们在态度上开始支持日本出兵,似乎希望再次借日本人的手,把苏联扩张的爪子打断。就像日俄战争那次一样,英国人坚决支持日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但是日本人不是傻子,不能永远被人当枪使啊,自己当枪才有前途。他们在派了一个师团后,后续的增兵计划没有达成,尽管因为三个主力师团的覆灭,已经让国内沸腾了,叫嚣战争的声音越来越大。可是这时候日本整府却出奇的冷静了,军部不在发表任何言论,反而是指示自己办的报纸,开始预测跟苏联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后果和损失。他们放出了,牺牲一百万人,税收加重一倍,失业加重一倍,工资降低一半的悲观言论,让民众开始担忧起来,继而开始恐慌。而这时候,朝鲜的韩国独立分子,有再次积极起来,四处发动恐怖袭击,攻击日本各地的警察所,暗杀独自行动的日本侨民,一时间朝鲜日本人人心惶惶。从东北的乱局燃烧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军部内部也开始爆发大的分歧。
一百八十六节 日本军部的内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东方逍遥事外,大发横财,黄金储备大大丰富,增加了七倍达到数十亿日元,外债从负的二十亿到正的近三十亿。但是日本毕竟不是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国内经济结构离奇,在没有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的时候就在整府的促进下完成了财阀垄断化,结果是经济活力不够,工业技术老旧又不肯更新,很快战后在列强国经济恢复过程中,它就失掉了大部分市场,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1929前后对比,在工业方面,日本国内原材料下跌21。6%,生产资料下跌29。3%,消费资料下跌16。7%,直接导致他们的工业产值萎缩了三分之一。在金融方面,股票市值也萎缩了三成以上,同时黄金大量外流1930年外流27552万日元,1931年外流43310万日元。全国普通银行774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