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2/4 页)
说过,便是杀了我,我也不后悔。”明丽的笑容艳了北风。
作者有话要说: 1。和合二仙:民间传说中主婚姻和合的神仙,故称“和合二仙”。
2。和尚:原来是从梵文中出来的,意思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
☆、文昌遇火
渠阴镇的乡民们十分热情,按照乡里的规矩,有新户来,邻居街坊都会送些自家种的蔬菜,又或是腌的鱼鲊、做的点心。泉亭王身份尊贵,四街邻里也不敢明着送,就趁夜挂在门梁上。唐瑾听说了这个规矩,就让厨下做了糕点,派人挨家挨户的送去。这原本也就是来此几日的事,可是到了十二月每天早上收到的东西还是只见多不见少,甚至多了木桃一类的东西。《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木瓜”,有道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不知是哪位读过书的小姐送的。
木桃只是一个开头,没几日门头上就多了同心结、鸳鸯帕、玉搔头一类的东西。杜仲将这些东西盛给王爷时,唐瑾撇撇嘴,当着尉迟晓的面对杜仲说道:“把这几日收到的东西都拿出来,在门口支个桌子,让街坊四邻来领。”
“是。”
“等等。”尉迟晓叫住杜仲,她对唐瑾说道,“那些东西都扔了吧?这样大张旗鼓的摆出去,对那些女儿家的闺名也不好。”
“有辱闺名”正是唐瑾的本意,受了辱就知道下次不敢这么做了。只是妻子这样对他说了,唐瑾也就对杜仲摆摆手,示意他把东西扔了。
杜仲方下去,木通就进来了,“王爷,临山县县长曲奉求见。”
临山县是绥郡辖下的一个县城,而渠阴镇又在临山县辖下。县城辖下往往有镇,有村。村中多则数十户,就是百姓聚居的地方。而镇则类似于村庄附近的市集,发展的年岁长了便形成了镇。
唐瑾问道:“他有什么事?”
“想请王爷为义学题几个字。”
“让他进来吧。”
县衙在临山县城内,离渠阴不远。只是县长用的牛车,不比唐瑾素日骑的快马,凭着牛车的脚力来到渠阴,那是走也要走上半日的。
曲奉年过不惑,头发已经花白,这一路过来先坐牛车,后又乘船。一路被凉风吹得冷透了心,这时进了屋里又是暖炉,又是地垄,曲奉脸上又开始发热。到了唐瑾面前时,就是一个大红脸。
唐瑾招见他的地方不是前面见客的门厅,而是后头的小堂楼。这也是尉迟晓听说义学、想要见识的缘故。
此时尉迟晓也在坐,和唐瑾一左一右坐在正位的两把椅子上,中间放着云石茶几,后面是一扇隔断云屏。
曲奉见了王爷,又看见与泉亭王并坐的年轻妇人,想是王妃,就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唐瑾向他问了义学的状况,听说义学就在渠阴,便向尉迟晓问道:“要不要去看看?”
“也好。”她对曲奉说道,“曲县长一心为民,堪为一方父母。”
曲奉连称“不敢”。
——————
外头河埠上备了船,泉亭王夫妇二人便由曲奉陪着往义学去,谂儿没有见过义学的样子,便也带了一道。
下了船上岸,过一条青石小路,就见二层木楼上挂着一块木匾,上书“文昌阁”。进去是个跑马厅似的小院,上下两层。木楼有些潮湿,谈不上细致,不过结实挡风罢了。楼上两间先生的卧房、学子念书的书房,下面一圈亦有书房,再就是厨下、饭厅一类。
进了门里,就听朗朗书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昌阁的楼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谂儿已经“噔噔噔”的跑上去了,唐瑾牵着妻子的手,一步一步注视着她,一同往楼上走。
“谂儿慢点,童子们还在念书。”尉迟晓说,声音不大,但谂儿踩着地板的“咯吱”声明显小了。
“大伯,他们和在宫里一样,都坐在一起读书,不过他们人好多。”谂儿拽着刚上来的唐瑾的衣摆。
“他们是寒士,所以聚在一起念书。”唐瑾说。
“什么是寒士?就是穷苦人吗?”唐谂问。
唐瑾向他解释,“寒士就是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他们虽然穷苦些,但国家正因有了他们才可立国。”
“为什么?”谂儿又问,“大伯不是寒士,可大伯不一样带兵打了胜仗吗?”
唐瑾反过来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