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过去之后,手中看上去没有多少重量的水盆,愈发显得沉重,手臂渐渐酸麻,甚至有些疼痛,带动我的笑容显得有些尴尬。
十分钟过去了,我已经开始没有笑意,心里只在希望朝拜的人群快点结束,不过我很清楚门外等待的数量,按照这个速度,最起码还有一个多小时。而我已经坚持不住,肌肉慢慢开始不由自主地抖动,浑身上下都开始疼痛,至多一两分钟之后,这盆水就会摔在地上。
“是不是很辛苦啊?”老和尚好像终于察觉到我的存在,望着正走进的弟子,头也不回地说道。
“是,是,是很辛苦。”由于心里不解师父的“忘记”,身体又确实非常的不适,我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由衷。
“那就放下喽。”老和尚转过身来,犀利的目光如闪电般直指我的胸膛,我也在放下的那一刻有种彻头彻尾的,从未有过的如释重负。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时就像你手里端着的水盆。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
“对发生的问题固然要重视它,不能忽视,但不能老是拿在手上捏着不放。不要总惦记着它,要学会适时地放手,让自己放松心情。不然,不知不觉间它会把你压垮。同样,就像我们坐禅一样,如果愁眉深锁,只会把自己锁在难解的烦恼之中;相反,只有微笑才能将我们带入快乐自在的心境。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只有在轻松和快乐的心情下,才能圆满地完成。记住,不要在大喜和大悲之时做出一切重要的决定。”
老和尚将深奥的智慧化解在平实的自然之中,每每想来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清澈。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与其在娑婆中蹉跎哀叹,倒不如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因为你不能拥有任何东西,除非你放开任何东西。
告别娑婆,用一颗舍无量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模块一:最后一课(1)
写到这里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一半。从四圣谛到四无量心,人类伟大的导师——佛陀,首先指明生命的真谛,再告诉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接下来的六度,就是拥有快乐而完美生活的六个要诀。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纷纷扰扰,倘若没有具体的可实行方法去解决,总不能让我们都逃离世间,躲在山洞里闭关吧。
除了老师的身份之外,佛陀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Team Leader,从佛教的创立至佛法的传播、从个人的修行到僧团的组建,要是没有一套架构完整、体系健全的管理法则,佛陀的教诲也没有机会绵延至今,现时的佛教更不会遍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西藏、中国、日本、蒙古、韩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苏联、欧美等地。保守估计,全世界佛教信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
方法运用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成熟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就变成了一种艺术。于无形中化有形,才有教育和指导的效果。每个人的智慧都是与生俱来的,从来都没有天生的笨蛋,却有许多后来养成的愚痴。佛陀就是用他的善巧方便,领导众人不要永远地浪迹在生与死的轮回之中。
是生命都会有消失的一天,连佛也不例外,何况芸芸众生。
长期的四处弘法,劳顿与奔波,流逝的岁月都在释迦牟尼佛日渐衰朽的身体上留下无法抹灭的痕迹。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佛陀一直都在传经布道,满怀热情为这个充满着悲苦与灾难的世界播散欢乐的智慧之光。
在佛陀快八十岁时,他得了一场重病,极端的疼痛几乎把他折磨致死,但他以非凡的慈爱之心与超人的忍耐自制之力,一声不吭的独自承受着。在病疼之中,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是不和弟子们告别一下,不和信徒们打声招呼,就悄悄地一走了之,肯定是个非常不对的选择。不但会使他们过分的伤心,而且也会大大影响他们修道的信心。”
于是,他聚集全身的力气,奋力与疾病搏斗。煎熬几天之后,终于病魔暂时败退,做出了让步。
身体刚刚有些恢复,佛陀就来到寺院的外面,坐在一把专门为他准备的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