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罪名,意图赶尽杀绝,他实在难以从命;他向来为国尽忠,为推翻苛政随皇上打天下,但并非喜好滥杀无辜。
心底发出的不平之鸣,令他冲动地点火把卷宗烧了。羊皮烧毁的气味拉回他的神思,他这才发现自己不寻常的行径。
他竟在替她抱屈?这等义愤之情竟如波涛般汹涌,令他自已都大感震惊。
他怎会如此失控?当初收养她不就是要将她“严惩”吗?今日这番作为又是为哪般?
难不成是她左一句我爱你、右一句我爱你,把他给迷昏了?或者是被她柔弱的模样给收买了?还是他突然萌生了悲天悯人的高贵情操?
他不否认她那我见犹怜之姿在他心底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但光是这样便令他改变初衷了吗?
他听到自己的心门传来一个极为肯定的答复,顿时一股强烈的自我谴责在心底扩散。当初没有把君怜丢到河里,并不是因一时善念,而是为了私仇啊!
但他万万没想到如今天真无邪的她,竟消弭了他的戒心及所有的报复意念,在他犀利且恩怨分明的心秤上,他竟是将她摆在无辜的那一端。
他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但他宁可违背自己,也不能蒙蔽了良知。
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既然将她收纳在自己的羽翼之下,那么他就该有所承担,他必须尽力保护她。
这世上已没有静宁公主,打从他拾到她那一刻起,君怜就只是君怜!
他和水研墨,振笔疾书,预备上奏君皇应有仁慈心,勿对无辜者赶尽杀绝。
☆☆☆
七日后
“吾皇万岁,万万岁!”
早朝之时,文武百官问讯顶礼。
“众爱卿平身。”皇上威仪万千地问道,“可有要事上奏?”
贺毅钢一身将军服,正气凛然地走向前来。
“启奏圣上,日前圣上下令将静宁公主处死一事,微臣以为静宁公主至今是生是死难断,若是生,流落民间身份也难以确认,而且当今中原并无谋反之士,倒是鞑子一直在边关蠢蠢欲动,若是因此而错杀无辜,恐会影响皇上天威,难服天下悠悠之众口,臣以为当务之急该先攘外,把军力用在防范鞑子造反,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更保我皇之千秋大业。”
皇上略微思忖回道:“其实这也非朕的本意,但薛卿家一连五次上奏,朕为了防范未然,于是下了这道旨意。”
皇上如此一说,众人的目光全移到文官薛文达身上,贺毅钢的一双鹰眼也瞪向薛文达。
原来是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在搞鬼,皇上居然信了这小人的谗言。薛文达见贺毅钢又拆他的台,让他当场被点名出来,心底着实不爽,他和贺毅钢年岁相仿,但和贺毅钢身经百战、虎虎生风之姿相较,他那张白面书生的脸孔,就显得毫无生气,相形逊色。
更嫉妒贺毅钢比他有成就,骨子里恨透了他那副深得皇上宠信的高傲的神态,总想尽办法要撂倒贺毅钢。
薛文达细长的双眼盛着阴沉之光,走向前来理直气壮地禀奏:“圣上,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臣也是一心只为皇上的千秋大业着想,没有半点私心。”
“你这简直是无风起浪,想陷圣上于不义!”贺毅钢耿直地辩驳,更嘲讽薛文达闲着没事找碴。
“我只是一心尽忠。”薛文达坚持。
“那也不该预设立场,谋乱是何等重大的罪名,如此危言耸听,居心叵测!”贺毅钢据理力争地分析,赢得朝中大臣个个点头称道。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他曾在“怡虹院”买醉时,听见邻桌一名富有的员外和他的友人高谈阔论,他并不认识那名员外,只见他穿金戴银、人模人样,打探之下方知他是京城里的首富,但他因何致富无人知晓。
那名员外说他肯定静宁公主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了。他乍听之下想到了一个不错的点子,于是写了篇耸动的奏章,心想一定能得到皇上关爱的眼神;但此刻他怎能把在妓院里的道听途说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那岂不贻笑大方?
众人正等着薛文达提出有力的证据,却只见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哑口无言。
皇上失望地摇摇头,询问了众卿的意见:“众爱卿以为如何呢?”
“微臣也这么认为,圣上应为天下苍生造福设想,不应浪费时间去钻营莫须有的假设。”朝廷中几位重量级的文武官全站出来附议。
“臣也这么认为。”连宰相都这么说。
皇上接受了多数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