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哗然...(第1/2 页)
这件事就是搞钱,明日早朝,朝臣承诺的捐献313万两白银必须到位。
但是,仅仅依靠这点钱,大明也只能渡过眼前的危机,想真正的振兴大明,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现在就必须开始着手准备。
明日早朝又是非常棘手。
其实,早朝,不仅仅是大臣们怨声载道,忐忑不安,朱由检也是心里不爽。
看着大明亏空的财政,空虚的国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由检的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他深刻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寇大部分造反确实是活不下去了。
现在必须想法让百姓们把日子过好,因为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的天灾人祸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天灾,朱由检也无法改变。
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快稳住局面,多多搞钱,从官吏手里搞,从藩王手里搞,还要从商人手里搞钱。
钱越多,越能办大事。
.........
第二天,早朝。
奉天殿内,文武大臣早已经在两边站立,等待着朱由检。
这些大臣,心里都很不高兴,可是又不敢带出来,再有不痛快,也只能在家里小声的发发牢骚而已,在这个奉天殿内,朱由检就是天!
10分钟后,
“陛下驾到!”
随着王承恩的一声吆喝,朱由检来到了奉天殿,端坐在了龙椅上!
“臣等参见陛下,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急忙跪倒,向朱由检行礼。
朱由检左右看了一眼,只见文武大臣们基本都到齐了,很是高兴。
“众爱卿,免礼平身!”朱由检沉声道。
“多谢陛下!”众人异口同声,缓缓起身,站立两边。
“王承恩,上次早朝,大臣们承诺的事情....”朱由检顿了一下,看向王承恩。
“启禀陛下,老奴现在就办。”王承恩说着,从怀里把那份捐献的名单拿了出来,转身来到大臣们面前。
大臣们是叫苦不迭,比死了爹妈都要难受。
这是银子啊,是他们的血汗钱,费了好大的劲,才攒了这么点钱,马上就要变成朱由检的了。
他们能高兴起来吗?
不过,门口的锦衣卫们身穿飞鱼服,手拿绣春刀,一个个威风凛凛,迅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大臣们知道,今天不交出银子,是出不去这奉天殿了。
无奈之下,大臣们纷纷从怀里掏出银票,递给了王承恩。
10分钟后。
“皇爷,大臣们的银两已经全部收齐,请皇爷过目。”王承恩说着,来到了朱由检面前,双手把账单往上一递。
“把账目抄写一份,一份留给朕,一份送给李标李爱卿!”朱由检看着李标,缓缓说道。
“是,皇爷,老奴遵旨!”王承恩说着,急忙抄写了一份,送给了李标。
“李爱卿”朱由检抬起头,看向李标“朕把这份名单给你,你必须妥善保存,这都是大明的忠臣良将,为大明没少尽力,将来大明发达了,一定不能忘记了这些劳苦功高的大臣们。”
“微臣谨遵陛下旨意!”李标急忙叩首答应。
“上次朕与你说的那几个方略,李爱卿研究得怎么样了?”朱由检把手中的奏折往桌子上一放,继续问道。
“启奏陛下,微臣已经初步拟定出一份,还请陛下过目。”李标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本奏折来。
“呈上来!”
王承恩急忙上前,从李标手里接过奏折,双手恭敬地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打开一看,心里顿时就是一惊。
这李标果然是大才,自己只是提出个大概,但是李标竟然总结得如此到位。
有这样的大才,大明振兴有望!
只见李标在奏折上写着:
其一,关于财政亏空,微臣认为可以把旨意传达到十五个省份,让各地的布政使、按察使、总兵等,让他们互相配合,把所有的赋税全部彻查清楚,限期三年内,全部补齐。
其实这个要求并不高,因为接下来的几条都是这一条能够完成的重要保证。
其二,彻查全国的土地,这个任务也是交给各地的布政使、按察使、总兵等人,让他们立即彻查清楚,限期3个月。
等账目全部查清之后,纳税不按照人头,而是按照土地,谁种地谁纳税,这样可以极大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