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页)
还有不时的赏赐,笔墨纸砚,各种书本,桌椅等等。
这是放在明处的补助,还有各种暗处的,例如这个晚餐费用,考卷抄写费用,黑板粉笔,都是小钱,但这些小钱历历数数合在一起,也不是小钱。这些都是宋九自掏了腰包。没有算账,一算账朝廷给他的薪酬远远不够。
学子不是傻子,个个心中都有数。
朱三娘子嗔怪地掐了朱三一把,宋九没有当真,两人自打前年起就常在一起开玩笑,开惯了的。
七姐还在念叼:“一万多斤哪。”
“七姐,别念,产量也高。”
“宋九,它们长势为什么那么好?”
“燕博士,原因很多,施了三肥土,还有大量农家肥,不受雨天影响,温度恒定,以及二氧化碳,得,这个你还是不要问了。”宋九不想多说,说了燕博士也听不懂,更听不懂光合作用等名词。
“它产量会有多少?”
“不大清楚,不过我估计不会超过八万斤。”
“八万斤哪。”一起被吓着。
宋九摇头,一部分是试验因素,还有一部分也感染了虫害,或者没有保护好,影响了产量。但主要还是种籽,不能说肥料不好。肥料自己花钱买来的,各种发酵后的粪肥。草木灰,以及麦麸。还有三肥土,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足够了。也不能说是温度,用冰与沸水与人的体温较正过的,制成温度计,从零度到一百度,虽然这个温度计十分怪异,基本很准确,一直将温度通过炭火调节在二十五到二十度之间。也不能说是水份,照顾的二十几个菜农都种了一辈子蔬菜。个个都是行家。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种籽!
前世听说大棚黄瓜能高产三万斤,一宋斤通过计算水的密度也测量出来,一开封宋斤是五百八十九克。大约开封这个宋斤也不标准,记忆当中的是五百九十几克。反正误差不多,接近后世的一斤二两。
但也是两万五千宋斤。
事实没有,韭菜与芹菜产量要低一点,均一均宋九估计了一下,只能在四千宋斤上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会出现万斤亩产蔬菜。
然而这个数字却吓坏了大家。
这个理儿是说不清。宋九索性不谈,又道:“是高产,我再算一笔账,琉璃的本钱。大棚本身的本钱,火炭的本钱,以及平时管理的费用。象这个雪天,为了御寒。必须还要加麦秸地膜,追加大量麦麸、酒糟提高抗寒力。每天要清霜清雪,甚至要在边角生一些煤炉子,防止边边角角寒气涔入,冻坏蔬菜。这个成本会有多少?二十几人菜户就扑在上面了,胡行头又带十几个乡亲巡逻。仅这个成本摊下来就会达到七千多缗钱。不能以市面上价格算我的收入,只能以我开棚价算收入,一斤蔬菜平均仅四百几十文钱。我还会赚。但各项试验要钱,平时花销会有多少?再者,明年还要建更大的教室。这些钱七用八用下来,到明年这时候还能剩下多少?”
“是啊,它成本太高了,”张博士听宋九将账算完,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张博士,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成本还是琉璃,这是没有很好解决量产化造成的成本高昂,试验室那边正在研究量产,有了头绪。一旦实现量产,一亩地琉璃本钱会下降到八十贯,五十贯,二十贯。”
“那么多琉璃二十贯啊?”
宋九挠了挠头,说漏了嘴,二十贯大约不可能,成本因素决定的,象硫磺,朝廷听从自己建议,从吴越那边借了三艘海船,宋朝还没有象样的海船,更没有海图,今年运回五千多石硫磺。不然硫磺就不够用。硫磺在琉求那边不值钱,然而海船成本太高,又是帆船,必须借助季风才能抵达。海上还有风险。从琉求运到京城,泥巴也搬到黄金价。以及所需的一些特殊的砂子,还有其他材料,开采成本不计,运到京城运费也高居不下。若非自己提议,朝廷将石炭价格约束一下,成本会更高。因此宋九说道:“二十贯钱大约不可能了,但四五十贯钱还是可以的,过几年,种子在大棚里渐渐改良,产量会进一步提高,菜户自己种,人工钱省去,大棚自己也可以建造,肥料勤快一点也不用钱就得来了。就是买一些石炭钱,以及一些三肥土钱。那么一亩地成本一百缗钱足矣,甚至都用不到。一斤蔬菜成本就会下降到二三十文钱,卖四五十文钱还有得赚。那时候反季节蔬菜就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大家一起点头。
这个几贯钱一斤的蔬菜不是人吃的,最少不是中下等百姓吃的,若是四五十文钱一斤,还是贵,不过普通人家若想开开胃口,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