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的路旁
校长看了又看,女孩父母坐不住了,也起身凑过来看,女孩的妈就吵吵起来:“就这么一个破条子,谁知道是谁写的?”
冯玉姜马上扭头去看山子,山子抿了下嘴,说:“谁的字,老师同学也都认识。而且背后有她的名字。”
校长把纸条翻过来,只看到角上一个小米粒一样的字:洁。
八十年代,很多年轻人着迷朦胧诗。这样的条子,放在情蔻初开的少年少女那儿,也就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表达,十七岁的山子成绩好,相貌也好,难免就被哪个少女记挂上了。这个叫张雅洁的女孩给他写过几个小纸条,喜欢在上面抄一两句席慕蓉的爱情朦胧诗,女孩漂亮又洋气,山子就不免也回过小纸条。
被人发现纸条还公开了,山子一开始并没把实情说出来,他还寻思自己是个男的,不能把人家女生丢出去。可没想到,女孩把事儿全推给他身上了,女孩的父母竟然这样子欺负人。
朦朦胧胧的小初恋啊!
女孩的父母脸色就尴尬难堪了。他们这女儿也十七了,仗着城镇户口,本打算毕了业能攀上一门高枝的,也因此就格外维护女儿的“名声”,哪知道现在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这种事,男孩一方被传出去,倒也不会太怎么样,女孩这样做要是被传出去,那可就不好听了。
“校长,你看这纸条,还用不用拿去叫老师同学都认一认?不能胡乱冤枉了谁的。”冯玉姜就对校长说。
校长看看那夫妻俩,笑笑说:“那个,我看,就算了吧?你娘俩该上课的上课,该去忙的去忙。马上就中考了,山子希望还是很大的。”
冯玉姜一手抱着小五,一手拉着山子,抬起头从校长室走了出去。冯玉姜是直接往大门口走的,经过山子的教室,她站住,松开山子的胳膊,说:
“你去上课吧。”
“妈,是我不好”
冯玉姜说:“天鹅肉咱不指望咬一口,你呀,你给你妈争口气,好好考。”
山子中考的分数还没出来,二丫的好消息倒先来了。
那天头晌,二丫从学校看分数回来,脸上看着有点不高兴。冯玉姜寻思怕没考好,就安慰了一句。
“二丫,是不是考得不好?你本来就是跳级的,考不好也不碍事。”
二丫撇着嘴巴说:“是考得不好。我在我们学校考了第一,但是咱乡里有个家伙比我的分数还高,抢了全乡第一名,气死我了。”
冯玉姜一听,把手上正在洗的碗一撂,激动地说:“那你考全乡第二?考上初中了?”
“嗯。这倒霉第二名。”二丫说。
冯玉姜在饭铺里转了一圈,擦着手看看饭铺桌案上的菜蔬,说:“那个,赶紧再去多买点旁的菜,这个事,该请老师喝酒的,咱不能装孬。”
考上初中倒不用请老师喝酒,但乡间的惯例,考了全校第一第二的好分数,一般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里坐坐,喝两盅。
半个月后,山子老师主动跑来家里报喜,说山子考上了。
“考上了,分数够中专的了。山子算是跳出农门了。”
那时候,中考有两个分数线。一等高分的,上中专;二等分数线的,上县中;勉强过关的,就只能选乡镇的高中了,本乡没有高中,要到旁边的乡镇去上。
当天晚上,冯玉姜家又摆了一桌,遍请了山子的校长和老师,钟继鹏一高兴,就喝得满脸放红。一桌人喝着酒,就说起怎么报志愿。
那时候上中专、上大学,国家都包分配。上中专最理想,只要山子这一脚进了中专门,妥妥的就是公家人,就能端上铁饭碗了。上县中,三年后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一定,再说上中专工作早啊,上完两年三年,就参加工作了,早拿好几年工资呢!
老师的意见当然是上中专,分数够了,够做个褂子的布料你干嘛做个小背心?山子自己有心眼儿了,顾虑家里负担不轻,弟妹都太小,也愿情上中专。冯玉姜跟钟继鹏商量到半夜,发愁。
冯玉姜支持县中,她知道山子心里是想考大学的,虽然说现在进了中专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可你反过来想,山子那是一等中专的成绩,去上二等县中的学校,只要他用心,大学准保能考上。
钟继鹏则说:“我就不相信,咱钟家的祖坟出不来一个状元。”
钟继鹏虽然容易犯浑,可也知道大学比中专强,强一百色。大学能进的单位,中专不能,大学能有的地位,中专难有。这穷乡僻壤据说还没出过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