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重职不唯亲,完胜天下惊下(第4/4 页)
得已投奔刘备。按《吴书》所言,赖恭是个“昏头昏脑、不晓时事”的腐儒。这种糊涂虫竟也1夜间跻身“将军”之列,可笑至极。
0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吴书8薛综传》
刘备入川,鸡犬升天,几乎人人皆为将军。
但真正“有领兵之权”的将军,依然还是关张赵葛那班旧人,其余诸“将”,不过备位充数而已。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刘备资业有限,不得不利用“不设定员”的将军封号,擢拔群士、笼络人心。
刘备打的是什么小算盘呢?
将军名号,除了可以收拢人心,另有“自抬身价”的作用,为称帝劝进做准备。
刘备入川之始,诸葛亮便对刘巴说“主公收合文武、欲定大事”,即指篡代称帝之事。换言之,刘备称汉中王(219)、称皇帝(221)的计划,实际是前后手。
亮曰:“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0陵先贤传》
这就需要“劝进者”必须具备1定的资历地位。最好是前朝的3公9卿;至少也得是个将军、尚书。
如果“劝进者”是1群县令、县长,那就显得“新政权的格局”太过猥琐,没有朝气,好似“割据小朝廷”1般。
因此,刘备称王时(219),便需要手下地位尊贵、至少也得是杂号将军。刘备称帝时,需要的便更多。
这也能解释为何廖立、李严初受的将军号,班在5校尉之下(214);但刘备晋位汉中王之后(219),便直接滥封了“4方将军”(关张马黄)与尚书令(法正)。
这是因为称王(219)仅仅是称帝(221)的前奏。称王的劝进者,杂号将军即可;称帝的劝进者,非重号将军不行。
个中道理显见。
旧社会里要推举个县长,只需县里的地主大户、流氓恶霸即可。但推举个市长,“县级大户”便显得轻了,非得城里的商会头子、保安团长不可。
这也是《汉中王劝进表》中,群臣上书中“海内英雄望风归附,可惜刘备爵号不显”的政治隐喻。
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刘备)爵号不显,9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汉中王劝进表》
换言之,想收罗英雄,必须身居高位。而身居高位,便自然有了更大的权力,来敕封更高的官职,进而巩固法统,收揽更多的人才。
相比曹操在《让县自明书》里“孤本非岩穴知名之士”的自谦,刘备在自领汉中王时、自诩的“孤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便显得特别妄自尊大、迫不及待。
孤(曹操)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让县自明书》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3军,奉辞于外……”--《蜀书2先主传》
其实并非纯粹出于僭越之心,而是不得不自抬身价,以镇抚4方。非其本心,惟时势所迫耳。
蜀汉将军名号的猥滥、始自刘备入川的滥封。但若无刘备之滥封,“僭越自立”也便难以成行。毕竟刘备虽“有心践祚”,也需要“劝进者”具备1定的身份地位。
这在益州群臣所谓“刘备爵号不显、难以相率”,以及刘备自叙“臣荷上将之任、督董3军”的迫切态度中,即可清楚洞悉。大封将军,实际是为了“晋位95”。
后主世,也就是刘禅朝,便借用临时性称号(典军、领军、护军等)统御军队,而将军之号,则演化为位阶的标志。
此即阎步克先生在《官阶制度引论》中描述的“官职的爵位化、秩阶化”云云。
实职不断虚职化、位阶化;最终被“差遣官”(临时职务)所取代,重新构建新朝的官制系统,是4千年信史中循环往复之故事。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