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相终大白,巧取不义财下(第4/5 页)
进。因此牛亶很有可能是牛辅宗族中的幸存者。
(董)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贾)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魏书贾诩传》
换言之,兴平元年(194)益州内乱时,荀攸也希望能够趁机分1杯羹,跟随扈瑁、牛亶1起入川,割据蜀中。
可惜世事难料,刘璋在东州集团的帮助下成功镇压了叛乱,因此荀攸入川的计划再度失败。
东州人(指客居益州的3辅人和南阳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刘)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赵)韪于江州。--《英雄记》
当时荀攸已经打点好行装车马,正式出发上路。《荀攸传》称传主在赴任蜀郡太守时,因“道绝不得至,驻荆州”。
(荀攸)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魏书荀攸传》
由此可知,荀攸从长安入蜀,并没有取道汉中,而是南走武关入荆州南阳界,做了1次折返。
昔日(188)刘焉赴任益州牧时,也是经由荆州界入川。从地缘环境推断,荀攸的路线应该是自长安出武关,进入南阳,再南下南郡,经水路入秭归、巫峡,溯流西上。
(刘)焉受命而行,以道路不通,住荆州东界。--《汉灵帝纪》
这里需要解释1下荀攸入川,为何会取道荆州。
初平3年(192)董卓遇刺,李傕为了拉拢天下诸侯,曾以汉帝名义擢拔荆州刺史刘表为荆州牧,加镇南将军,封成武侯,假节钺。刘表也投桃报李,遣使供奉,因此双方维持了1种有限合作的态势。
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刘)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魏书刘表传》
及李傕等入长安,冬,(刘)表遣使奉贡。--《后汉书刘表传》
而且刘焉与刘表虽然同为宗室,却违戾不和,2人在州牧任上还多次上表弹劾对方僭越,甚至爆发过几次武装冲突。
(刘)焉意渐盛,造作乘舆(指皇帝)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蜀书刘焉传》
比如兴平元年(194)益州叛军头目甘宁、沈弥等人战败之后,便东奔刘表。
荆州别驾刘阖,(刘)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英雄记》
在此背景下,刘表也希望能借长安朝廷的力量(牛亶、荀攸),削弱益州方面的实力。
至于荀攸从长安入蜀,为何没有走汉中,而是南下荆州绕远路,是因为刘焉父子割据益州之后,遣张鲁“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因此长安方面无法经由汉中入川。
(刘)焉遣(张)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蜀书刘焉传》
李傕最初派遣扈瑁入汉中,而扈瑁之后不见记载,很可能便是被张鲁阻挠。因此荀攸入蜀,只能东走武关,绕道折返。
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入汉中。--《英雄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荀攸出武关之后(194),益州的局势已经稳定。翌年(195)关中诸将又因乏粮而自相混战,因此荀攸进退失据,被迫驻足荆州,观望时变。
诸将争权,遂杀(樊)稠,并其众。(郭)汜与(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魏书董卓传》
从时代背景推断,荀攸进入荆州南阳之后,很可能还依附过刘表或张绣。只是《荀攸传》对此语焉不详,因此难于定论。
直至建安元年(196)曹操挟天子迁都许县,荀攸仍在“观变蜀汉”,不肯接受征召,可见他仍未放弃入川割据的念头。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荀)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魏书荀攸传》
曹操“素闻攸名”,遂致信荀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又以汉帝名义招诱,经过1番艰难运作,终于成功征辟荀攸入朝。
自此之后,荀攸遂成曹操谋主,转战天下,并以“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的美名留于史册。
综上所述,荀攸的早年记载颇具挖掘价值,陈寿在其中隐藏的草蛇灰线甚多。
简而言之,荀攸的人生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生是在长安朝廷宦海沉浮、1力谋求割据的野心家;后半生则是跟随曹操戎马倥匆、奇谋百出的策划士。
相比于王朗、华歆这类身具“良德”而无“筹略才”的割据者而言,荀攸具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