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2 页)
*
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首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社会。真正贵天下、爱天下的,也一定是贵自己、爱自己的。
*
真理可能只有一个,却未必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者说,我们未必就掌握了真理的全部。更多的情况,可能是我们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别人也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大家都只掌握了某一部分,合起来才是全部真理,甚至合起来也还只是真理的更多部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本书看点(3)
*
毫不利己,可能“专门利人”;两袖清风,可能“造福一方”。但也可能相反——毫不利己,专门害人;两袖清风,十恶不赦。
【拾贰】
道家的主张,就是“不折腾,才有救”。
*
君无为,则民自治。领导什么都不做,下级和民众就什么都做了。
【拾叁】
当人们对此刻不满时,就会想念和向往从前。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只记得住从前的好处,记不住从前的坏处,正所谓“只见笑容,不见鬼脸”,而且那好处也往往被放大。
*
文明、富裕、科技进步,绝不是导致罪恶的原因。贫穷、愚昧、落后,才是万恶之源。
*
治国不妨消极无为,做人最好没心没肺。
【拾肆】
理想主义者的特点,是他的主张一定要自己认为“最好”。有没有用,不管。现实主义者则相反。他的方案,是不是“最好”不敢说,但肯定管用。
*
在儒家看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好是有一点管理,又不统得太死;有一点自由,又不放任自流。
【拾伍】
刑罚是公开的明控制,权谋是私下的暗控制。
【拾陆】
普通人治国,不能靠本事,只能靠制度,靠“法”。既然要“以法治国”,立法就得公开,执法就得公正,司法就得公平,否则法就没有威望。
*
标准统一,就不能因人而异。标准唯一,就不能政出多门。标准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标准公开,就不能暗箱操作。这样一来,任何人想做手脚,都弄不成。这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人与人的平等。
*
一个“以法治国”,就把儒家和道家统一起来了,即“无为而有序”。同时,也把儒家和墨家统一起来了,即“有序而平等”。
【拾柒】
国家和社会之所以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心和人性出了问题。所以,要“救世”,就得先“救人”;而要“救人”,又得先“救心”。
【拾捌】
在韩非这种沉甸甸的冷峻面前,孔子的厚道,墨子的执著,庄子的浪漫,几乎一下子就失去了分量,变得单薄、空洞、苍白无力,甚至滑稽可笑。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
讲功利,讲实惠,承认趋利避害的合理性,是墨家和法家的共同之处。不同的是,墨子以利害说道德,韩非以利害说制度。
*
只有“良法”,没有“好人”,天下还是不能太平。
*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想”,有时候比“做”还恐怖。
*
孔子的道德主张,连自己的学生都治不了,还能治国?
*
道德虽然不能治国,却可以育人;法制虽然不能育人,却可以治国。一个国家,如果法制既健全,社会又道德,岂能不长治久安?
【拾玖】
消极决不意味着不好。相反,消极的仁(恕)比积极的仁(忠)更重要。
*
己之甚欲,也勿施于人。这才是完全、彻底也更重要的“恕”。
*
既然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我们凭什么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孟子认为,就看他有没有“不忍之心”。
【贰拾】
仁是境界的追求,义是行为的准则。
*
义,是一把刀剑,而且是双刃剑。对别人,也对自己;杀坏人,也可能伤好人。
*
讲“忠义”,往往不问是非;讲“侠义”,往往不守法制。
*
人类之所以要有道德,要有正义,归根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