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3/4 页)
张,将图兰等随着海运发展而失去价值的区域分割出去,减少了帝国的负担,降低了国内贫富差距的问题,确保了帝国的稳定,通过六大行政区的直接管辖和军事上的完全统一,确保帝国的统一。并且进一步推动非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使得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的经济实力相对平衡,而又同时都丧失了和华夏帝国争夺超级大国的机会。
在刘晟称帝期间,帝国并不是完全的扩张,对于很多外族占据比较大地区,也出现了退让,除了刘珏的印度省退还为印度王国外,图兰省也转化为图兰王国,顿河流域分化为顿河王国。大治帝国军队完全回归西域州,从欧洲的陆军驻兵也从四十万人降低到十万人,并和拜占庭帝国、法兰西王国、波斯王国等国达成一致的协议,在同盟国组织内建设了一支十二万人的海陆联合军队,驻地为小亚细亚半岛、大图兰城、克里特岛和伊比亚半岛。
随着商业发展和海上贸易的发展。图兰省的军事地位已经不再重要,而其领土内经济发展究竟很低。如果采取大规模扶持并且平息其对帝国内部富庶地区的嫉妒和不平衡心态,那帝国得不偿失。所以刘晟索性放弃这一领土,减少帝国的经济压力和内部经济上的不平衡。
在其称帝期间,帝国四大海军快速发展,铁路和轮船建造出现了快速增长局面,中央陆军总编人员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中央海军高达一百三十万人,禁军完全将尉化。在战争时间内,禁军可以实现在半年内从二十万递增到两百万的快速扩编,各预备军也完全将尉化,虽然帝国总兵力只有四百万,但在战争爆发时期,可以在两年内扩编到八百万。
帝国每年实际军费开支控制在十六亿银元左右,而每年中央皇庭实际收在三十亿银元,并且保持每年6%的高速增长,中央财政总税收也在亚汉利亚经济区域、南洋经济区域和阿非利加…巴比伦三大新经济区域的强势增长下,每年总税收突破六十二亿银元,并保持8%的调整增长,其中三大新经济区域每年增长幅度超过12%。
在商业上,刘晟大规模改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山基社的布置和构建,使景山基社资产进一步大规模扩张,国内其他各大集商社也全面实现高速增长。
帝国排名在前百的集商社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合,开始更加富有竞争力,在景山基社的基础上成立华夏科学研究院和华夏商学院,华夏科学研究院内设立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物化科技等四十二个新技术产业研究基地,为景山基社旗下商社提供持续不断的科技支持;华夏商学院则在景山基社内部成立商业性和实用性的商业案例培训,为景山基社旗下商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总社长。
正如他所说的那般——“大治帝国应该是一个皇统民治,三党轮流执政,富、中、贫三民平衡,追求广富主义、民主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帝国;中等税收、中等福利、中等教育的国土辽阔的帝国;是一个内部资源全面,外部资源稳定,内部市场第一,外部市场第二的海洋贸易大国;是科技必须领先,教育必须普及,福利必须维持,内部稳定且外部和谐的帝国;是一个军事必须远远强盛外国,海军力量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唯一世界超级大帝国。
刘晟终生也在为此而努力,在其不断努力下,国内高等学府从最初的二十四家扩张到六十二家,比较著名的中央帝国学府、长江学府、京都理工学府、锡金学府、巴比伦学府、苏格拉底学府、罗马学府、襄阳学府、中央军事学府、中央国防科技学府、江南理工学府、江南学府、东南学府、加里福尼亚学府、亚汉利亚学府、安大略学府、金澜门学府、亚细亚皇家联合学府都是在其任内得到了大量的注资和发展,由此也奠定了华夏帝国在未来数千年内世界科技、文化、教育和人才中心地位。
五十六个州之间的平衡也得到王室的弥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涵盖整个北亚汉利亚洲、涵盖大部分亚细亚洲和部分阿非利加洲领土的超级帝国。帝国领土迅速扩张的同时,人口实现稳定增长,并逐渐向南亚细亚洲实现一定移民分流。
帝国继续执行较为严格的移民法案,确保整个华夏帝国97%以上的人口仍然属于华夏整个民族范畴内,以大量的军事力量投入防范外籍流民非法越境,并和主要外籍流民国家签订了《流民遣返条例》,尽全力确保华夏帝国内华夏民族的唯一主体地位。
帝国中央国民院与华夏七十二年,根据道教教廷的要求,通过《华夏帝国自然保护法案》,正式启动自然保护规则,三大党在轮流执政过程中都大量的求助于道教,对该法案的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