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1/4 页)
传承最久,来头最大的。”陈伯番又笑道。
“哦?”张力来了兴趣,“这我还真不是很清楚。”
“鲁菜,其实就是鲁地的意思,传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二国。”见张力感兴趣,陈伯番也不愿拂了他的兴致,又道:“传说中那个将自己的儿子蒸熟了献给齐桓公吃的易牙,实际上是当时善于调味的烹饪大师。再有,,就是孔子。许多人都知道孔夫子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他们却不知道除了这两条,孔夫子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比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其实就说明当时的鲁菜已经相当讲究。不仅注意卫生,还很追求刀工和调料,几乎可说是到了日臻精美的地步。”北魏的《齐民要术》也对主要是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过一些总结。
不仅详细阐述了的、烧、炒、煮、烤、蒸、膀、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已经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清高宗弘历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在第五次驾临孔府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刀代孙孔宪培。还赏赐一套“满汉宴存良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而这“孔府菜”也同样是鲁菜里的一个流派,可说是其中的奇葩啊。”
“啧啧,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陈大使居然这么博闻广识。了不起,佩服,佩服!”张力没想到一个“鲁菜”居然能引出陈伯番这么一篇大论,顿时对这个原本印象中略有些窝囊的驻日大使大为改观。不管怎么说,这个陈大使做个历史类的学者估计是足够了。
“呵呵,见笑,见笑了!”陈伯番连连自谦道。
“对了,陈大使,您刚才说“满汉宴,?难道乾隆在孔府吃的是满汉全席?那这满汉全席也都是鲁菜系列里的一支?”张力突然又问道。
“满汉全席?”陈伯番一怔,旋即笑了起来:“我知道了。张先生您的意思,肯定说的是那个“报菜名。!”
“报菜名?”张力又是一怔。满汉全席跟报菜名又有什么关系?
“呵呵,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满汉全席?所谓的“满汉全席”其实是出自一段相声!”陈伯番笑道。
“相声?”张力这一下更有兴趣了,“我知道“报菜名。确实是介,相声段子,以前好像也听过,可这怎么又引出了满汉全席了?那不是满清皇庭的看家大菜吗?”“嗨,什么看家大菜?一个什么都不懂,就只知道奴才主子的蛮子朝廷,又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陈伯番的嘴角漏过一丝不屑,“那些满清的轮子,入关以前,一般宴会,就是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里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也就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比南方一般的显贵都远远不如。后来虽然他们入了关,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二讨会弄此场面一,一你想想,一个皇帝。顿吃卜几甘凹非,他吃得过来吗?还不是由着那些御厨自己?愿意让他吃,就做得好吃点儿,不愿意让他吃,就做得难吃点儿,”
“那那些御厨就不怕皇帝发火?”陈夫人突然问道。
“有什么好发火的?皇帝吃菜之前,都要先有人试菜。试了之后,再等上一段时间,试菜人没死,才轮到他。这时候,不管什么菜,早就都凉透了气儿了,还能有什么味道?他又能吃得出来什么?又能怪得了谁?,,这种情况,那宫廷御膳又能有什么好吃的?又能弄出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大席来?要不然,怎么乾隆非要跑到孔府去吃人家的孔府菜,而且还是连着去了好几次?说到底,还不是谗的?”陈伯番笑道。
“哈哈哈,有道理,有道理。”张力忍不住大笑,“我就说嘛。乾隆这老东西怎么就那么喜欢下江南,原来就是想吃喝玩儿乐!”
“呵呵,见笑见笑。一家之言,开个玩笑而已。”陈伯番又笑道。
“那陈大使,这满汉金席又怎么来的?”张力又接着问道。
“以讹传讹而已!”陈伯番笑道:“二几年的时候,有个很有名的相声名角,叫万人迷,在北京和天津献艺。他编了一个段子,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颇受欢迎。三几年的时候,在北京跟张傻子、高德名、绪德贵、汤瞎子一同登台说过相声的戴少埔也擅长这个段子。因为他说的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