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是这样获得了解放,社会生产力就是这样得到了发展。
奴隶为什么要接受奴隶的待遇?主要与暴力压迫有关。直到美国南北战争前期,这种对人身施加暴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力量的强弱甚至肤色的差别导致的不同国民待遇,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在奴隶时代,人际间的关系主要是靠暴力来维持,部分靠法律来维持。社会越进步,文明越发达,暴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越小。到了现代民主社会,维系人们关系的主要是法律,暴力渐渐退出人际关系的维持地位。这就是法的社会与暴力的社会的区别。
但是,等到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单纯的人力远远比不上大自然的神力,恐惧上天、敬仰上帝成了这一时期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迷信在一段时间理主宰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划分为神的时代。例如中国的黄帝、炎帝、尧、舜、禹、夏、商、周时代都是敬神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首领的敬仰和崇拜程度远比不上对上天的敬仰程度。黄帝和尧舜禹这些帝王也和部落群体一样虔诚地敬虔上天。在那个时期,人与人之间,头领与部落群体之间没有拉开多大的距离,还没有形成人崇拜和领袖崇拜。图腾崇拜和上帝崇拜才是社会共同的精神归宿。中华民族之所以叫“神州”,就是从那个时候传流下来的。神州意思就是上帝的土地。
应当说世界各个国家都经历了一段神崇拜的历史时期。不管是中国的《山海经》、《尚书》,还是西方的《圣经》等古籍著作都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神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早期有过重要的作用。神崇拜看起来很愚昧,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最好的统治时期,即尧舜禹时期。关于这个时期,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们无不敬仰赞叹。孔子怀着崇敬的心情说道:“大哉,尧之为君!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也,其有文章。”'引自《论语》第八篇·泰伯'
孔子夸奖尧“唯天唯大,唯尧则之”,意思就是尧如此尊崇自然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则办事,完全是无私的,按现代语言说就是秉公办事。孔子还盛赞舜禹“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管理国家而不为自己'”。可以看出尧舜禹时代的社会首领完全是一个无私有公、敬天畏神、按自然法则办事的统治集团。在这个时代,皇天公义荡荡,上帝明察昭昭,罪恶必遭惩罚。如果当时的社会的确是这样一幅样子,那么黎民百姓的国民待遇也会比较好。在历史记载中,那一时期从未有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因此,在大约几百年之间,中国的确出现过一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美好时期。
在这样一种遵从自然法则的思想主导下,尧把王位传给了当时社会上最有才能和威望的舜,舜把王位传给了当时社会最有能力的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禅让”。大禹对舜说,您是一个非常信仰上帝意旨的人。舜说,奉天之命,治理万物,唯有顺应,唯有敬虔到永远。按后人的说法,尧舜禹都是按道办事的人。所谓道便是忠于民,信于神,便是遵从自然法则。老子说:“道,从无中生有,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古代的道就是一种客观自然规律。《圣经》里这样说:“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在空虚混沌中创造了天地万物。”可见世界各地的人类在历史早期都是非常尊崇自然法则和自然力量的。只是到后来,物质生产发达了,人的力量膨胀了,人类才产生了“人定胜天”的思想,骄傲得可以违背自然规律了。当然这种思想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到禹快要去世时,本来要把首领的位子让位于另一有贤之士伯易,但天下人却都去朝拜禹的儿子启。于是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夏朝,从此王位由父传贤变为父传子。大禹的儿子启为“父传子”开了先河,社会的敬贤之风慢慢变为敬权之风。从夏启开始,中国进入了“敬拜人、远离神、父传子、家天下”的历史时期。
为了巩固父传子这一做法,统治阶级除了要依靠人的体力、智力和德行之外,还要更多地借助神力。因此,在人类由敬仰神到敬仰人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君权神授”理论。尧舜禹时期,大家是一齐崇拜上天,首领和平民的身份是一样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到了春秋战国之后,皇帝便成了真龙天子,成了上天神的代表,成了神的化身,上天崇拜变成了帝王崇拜。“君权神授”的核心是利用人民的愚昧和迷信,将统治者的权力和待遇说成是天神授予的,使其统治在精神上获得人民的承认。在夺取政权的时候要靠武力和智力,夺取政权和延续政权时要借助于神力。第一代开国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