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果。至于那便宜的,就用竹筒,贴上我们的商标,一样好看。对了,你让你爷爷多准备几斤茶叶,野味。给今天那些来的司机、技术人员每人一份,后天就要过中秋了,人家还来我们杨家坳,不容易。”
杨雨菲尽管只是中秋节回来帮忙,但已经很有模样了,她拿出笔记本,一条条记录,然后同杨志远核实了一遍,这才出去落实。杨志远心说,这小丫头不错,是个好帮手。
没多久,谢富贵又打电话来,说:“志远,再给我来五十斤特级毛尖。”
杨志远觉得这也太快了些,说:“你上次要的毛尖就消费完了?你谢老兄的生意也做得太好了些吧。”
谢富贵叫,说:“什么啊,有顾客尝了那毛尖觉得不错,再一看那楠木盒子,不说二话,一次两斤,直接提回去送礼了。我自家店里就消费了个四、五斤。我都没弄明白,你杨志远这卖的是茶叶还是楠木盒子。”
杨志远笑,说:“给你讲过故事,古时候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乡巴佬,有一天,他捡到一颗珍珠,乡下人穷,于是就想把这珍珠卖出去,换些银两贴补家用。于是他做了一个盒子,装了珍珠到集镇上去叫卖,这时候他碰见了那个同样著名的大款,那款爷买下了乡巴佬的珍珠,只要了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乡巴佬。”
谢富贵说:“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吗,这个故事我这个乡巴佬也知道。”
杨志远说:“那你知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乡巴佬自从成为了营销学的开山鼻祖,开启几千年以后才有的《市场营销》,我这个乡巴佬现在就是在学他,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谢富贵笑,说:“你少跟我臭美。我问你‘陈记鱼店’的那个乡巴佬是不是也找你要了毛尖,这个陈胖子怎么老是和我对着干啊。”
杨志远得意地笑,说:“这就又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渔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要不要我说给你听听?”
谢富贵笑:“这么说你现在既是乡巴佬,又是渔翁了。”
杨志远说:“那是自然。”
谢富贵说:“你少得意,我问你,陈胖子店里的那些野菊是不是你提供的?”
杨志远说:“是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谢富贵问:“问题大了去了,我问你,你给陈胖子是什么价格?”
杨志远实话实说:“按朵算,每朵三元。”
谢富贵叫:“我靠,你知道陈胖子卖的是什么价啊,每壶十八元。”
杨志远说:“这好啊,这说明杨家坳的野菊有市场,他赚他的,我不眼红。大家都有的赚,这市场才做得大。”
谢富贵说:“还别说,你这野菊还真适合女性心理,当着客人的面,在壶里放一朵黄色的菊花,开水一冲,轻盈地舒展,色泽艳丽,还不掉一丝花瓣,还没喝,那些女士就已经赞叹不已,而且茶水有一种自然淡黄、口感甘甜,视觉感好,味道又纯正,在陈胖子的店里都卖疯了。”
杨志远笑,说:“我怎么觉得这话从你这个乡巴佬的嘴里应该是说不出来的啊。”
谢富贵也笑,说:“这不是我说的,是从客人的口里传出来。我暗地里找陈胖子打听,这乡巴佬瞒得死死的,我一想,把野菊当作茶卖的点子,本省也只有你杨志远才想得出来,这不,一来找你要些毛尖,二来找你问问野菊的事。那陈胖子找你订了多少?”
杨志远说:“这可是商业机密。”
谢富贵骂:“你少跟我扯蛋。”
杨志远说:“第一次两千朵,第二次五千朵,这一回一万朵。”
谢富贵笑骂:“妈的,陈胖子这乡巴佬这次比我先行了一步,闷声发了笔不大不小的横财。这次你也给我一万朵。”
杨志远说:“没问题,我今年的野菊大丰收,要多少有多少。”
谢富贵说:“你今后有什么适合在我们酒楼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告诉我。”
杨志远说:“行,我记下了。”
杨志远放下电话,把发货单填给了杨广唯,说:“通知杨自有,立马发货。”
然后杨志远坐在窗边回味了一番刚才与谢富贵的对话,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些什么东西。他逐字逐句的慢慢琢磨,慢慢地就琢磨出一些味道,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一是毛尖的楠木包装外观很受大家的喜欢,带动了毛尖的销售,这显然是好事,但也有坏处,过不久肯定会有同行仿冒,这不得不防。二是今年野菊的销售已经抢得了先机,明年肯定也会有人来抢这个市场,怎么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