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1/4 页)
虽说囡囡在皇宫里混得风生水起,但也不是说囡囡在宫中没有敌人。宫中的公主有好几个,看到囡囡被宠爱,哪能不嫉妒。只是囡囡不愧为朱隶的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吃亏的事情一次即可,再让囡囡吃亏就不容易了。
囡囡离开皇宫跟朱隶回北京,真是几家欢笑几家愁,最舍不得的当然是永乐帝,但永乐帝始终没说什么,朱隶知道,永乐帝是希望囡囡冲淡朱隶因燕飞的事情而带来的伤痛。
带着囡囡上路,天气又渐渐冷了,朱隶等人北上的速度慢了很多,到达莲花山时,已近新年。
齐昕这一回倒是很主动地提出要同朱隶一起回北京过年。
朱隶明白齐昕的意思,却拒绝了齐昕的好意。
沈洁所期望的大团圆,终于变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也许,人生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第二年,是永乐十二年。这一年的十月,朱隶、齐昕、吴晨等,陪同沈洁、小芸、索菲亚,石小路及孩子们到了南京。
在南京停留了十多天后,齐昕和吴晨护送石小路和海生、二丫两个孩子继续南下到交州府,与燕飞团聚。
小芸和索菲亚将陪同囡囡、朱麒、朱麟三个孩子,在十一月份,随同郑和船队下西洋,到达古里国后,在由古里国王阿杰安排三个孩子到欧洲学习。
永乐帝对朱隶的这一决定非常不满,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十年八年都见不到一面。
朱隶的解释却很冠冕堂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出去长见识,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等将来学成回来,也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永乐帝没反驳,只是整整十天,没有跟朱隶说一句话。
朱隶的这个理由只是表面的,永乐帝当然能猜到朱隶送孩子们出去的真正原因,朱隶担心,有朝一日朱瞻基登基后,会排挤他的孩子们。
这一点,也是朱隶说服小芸和索菲亚的理由。
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理由,因为朱瞻基不是永乐帝,他对朱麒、朱麟兄弟两人不仅没有永乐帝对朱隶的那份感情,而且对朱麒、朱麟兄弟两个人的才华有所忌惮,作为君王,对于比自己能干的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首帖耳地为自己所用,要么杀之以绝后患。其实就算俯首帖耳为君王所用,君王也不会永远放心的,一旦不需要了,仍然会杀掉。
古今能臣寿终正寝的,实在没有几个。寿终正寝的能臣,不是遇到的君王太懦弱,就是遇到的君王太伟大。
永乐帝觉得自己既不是懦弱的君王,也算不上伟大,除了朱隶,换成任何人,永乐帝都不可能容下他。
能人不能用则杀之,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尽管舍不得,永乐帝不反对朱隶将孩子们送往国外。但永乐帝认为孩子们还小,他自己的身体也还很好,可以缓几年再送。
朱隶现在就送,难道认为永乐帝保不了几个孩子?
其实将孩子们送往国外原因,朱隶向永乐帝解释的理由是最表面的。
永乐帝想到的理由是隐含的。
真正让朱隶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也只有沈洁知道。
第五部完
第二部 靖难之役 第300章 打秋围
第300章打秋围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靠天吃饭的时代,永乐十年算得上好年头了,这一年,大江南北,既没有严重的旱,也没有严重的涝,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安稳。
因而,这几天在早朝上,歌功颂德的话也非常的多。老天爷这么照顾,自然是皇帝做的好,得到了上天的惠顾。
天灾当然不是人力可以避免的,但是疏通京杭大运河,加固黄河、长江水域沿岸的堤坝,让中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小,这确实是永乐帝的功劳。
朱隶知道永乐帝因为送孩子们出洋的事情还在生朱隶的气,因而在早朝上,也跟着大家一起歌功颂德了几句,永乐帝听到别的大臣的颂歌,脸上淡淡的没什么表情,可听到朱隶的颂歌,不仅没露出笑容,反而很厌恶地看了朱隶一眼,没等朱隶的话说完,起身就走,一旁的大殿太监急忙高喊:“皇帝退朝!”
众朝臣连忙跪下高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有朱隶嘴角带着一抹笑站着,望着永乐帝离去的背影。
永乐帝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只要有表情,朱隶就算成功了。
果然没多久,永乐帝身边的小太监拿着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