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郑玄点头道:“我会让你德声和伯正师兄协助你整理和校对这些书籍的,他们两人对我这些书籍都非常熟悉,对于印刷书籍也很感兴趣。”
德声和伯正分别是徐商和公孙方的字。
听到这里,王衡又问道:“老师,那另外几位师兄呢?”
现在王叡的手下非常缺乏人才,而跟随郑玄前来荆州的这些弟子学问人品俱佳,如果他们肯出仕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
郑玄当然明白王衡的心思,不过他虽然自己终生不仕,却并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们出仕,相反,他希望自己的弟子们都能有一个好前程,这也算是他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政治抱负的一个途径了吧。
郑玄道:“俊才、季珪和德枢三人才可堪一用,他们自己也有抱负,可让你父亲量才录用之。你另外几名师兄年龄还小,学问未足,先让他们跟着我再学几年吧!”
俊才、季珪和德枢分别是张逸、崔琰和程秉三人的字。
王衡不由得大喜过望,郑玄真的是一座活动的人才库啊!轻描淡写之下,荆州便又多了几名人才,而且还有后备的人才梯队,他对郑玄道:“多谢老师了!”
郑玄笑道:“不用谢我,你今天再给我讲几道算学题就行了。”
**********
就在郑玄来到汉寿的几天之后,一名南阳郡兵飞马来报,江夏郡兵赵慈造反,纠集了一万多人,攻入了南阳地界,南阳太守秦颉率郡兵平乱,却一战而溃,秦颉也殁于乱军之中。现在赵慈乱军已经攻下了包括章陵在内的两座县城。
这个消息让王叡无比震惊,秦颉可是江夏都尉出身,在前年的黄巾之乱中平过黄巾,立下过军功的,虽然在南阳平黄巾的主力还是朝廷派来的部队,可是秦颉还是一向以敢战、能战而著称的,可是他居然在与乱军的作战中一战而溃,自己都没能幸免?那这乱军的战斗力也太强了吧?
还是来报信的那名南阳郡兵给王叡解了惑,原来赵慈的乱军战斗力未见得有多强,也许是秦颉有些托大,中了赵慈的伏兵之计,这才吃到了这样一场大败。
听了这话,王叡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不过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烦恼,那南阳章陵县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也是他起兵之所,包括刘秀在内的东汉数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这里,这是何等要紧之所在?如今陷于贼手,必定天下震动。
王叡刚刚上任荆州刺史,这章陵属于南阳,正是荆州辖下,如今的州刺史权力比过去要大得多,身负平乱之责,因此平定赵慈之乱,恢复帝乡,责无旁贷!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平定乱兵,收复章陵的话,那他王叡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可以想见的是,至少曹寅会抓住这个机会,弹劾自己,借十常侍之手把自己斗倒。
王叡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属吏议事,不片刻,张机、桓阶、黄忠、张逸、崔琰、程秉等数人一起来了。
这几日,郑玄推荐的这几名弟子都得到了任用,崔琰性情刚直,大公无私,又年过三旬,性情稳重,因此王叡让他担任了功曹一职,程秉虽然有才,不过年纪太轻,只有二十岁,所以他担任了一名文学从事,而张逸年纪最长,名望最高,将来另有大用,所以并没有在州中担任什么职务,现在是跟着王叡,算是王叡的幕僚了。
几人进来之后,按座次分别跪坐了下来,王叡让那名报信的南阳郡兵将情况再说了一遍,几人眼中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他们都知道,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张机和黄忠两人,更是心急如焚,他们是南阳人,他们的族人都在南阳,兵乱一起,玉石俱焚,这对他们的家族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啊!
不过张机和黄忠都是识大体的人,他们并没有抢着说话,他们知道不能因为他们的焦急而影响了刺史的判断,出兵是一件大事,必须慎重,不能着急。
桓阶这几个月与张机、黄忠都甚为相得,已经成了至交好友,所以一听南阳乱起,他也能理解两人的心情,他知道这个时候,张、黄两人反而不适合说话了,于是他稍一沉吟,率先开口了:“使君大人,我们必须要尽快出兵平乱啊!”
王叡微微颔首。
桓阶继续道:“南阳乃是帝乡,亦是帝陵之所在,若是不尽快出兵平乱,若于帝陵有所损伤,恐怕对使君名声有碍。”
这也正是王叡顾虑的东西,他点头道:“伯绪言之有理。”
张机道:“出兵自然是要出的,不过一定要足够慎重。这几年荆州蛮人动乱频频,六年前江夏蛮就曾起兵反叛,这两年荆南四郡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