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躺着也能中枪的经典句子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

,轻松地勾出一个清新的春天。“迷”“没”这样的字汇虽直白,却显然经过锻炼。“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末两句脱口而来,与“新醅”“火炉”相映衬,暖意洋洋。白居易许多有情趣的小诗,都在闲适诗一档里头。但闲适诗里,好诗与平庸之作不成比例,泥沙多而珠玉少。一味的淡雅,一味的自我孤高,一味的佛老,相同的主题相类的意象,重叠复出,未免乏味。

白居易之为白居易,令他身前畅销身后不朽的,更多的是他自己不以为然的感伤诗。讽喻诗固然体现着白的追求,但其中的好诗如上面列举的也不会超过十篇。白居易很少按捺得住议论的欲望。像《卖炭翁》中将议论藏在叙事描写中,像《轻肥》以十四句写权贵的豪侈,仅以末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一个有力的结束。这样把握得住的时候太少了,以至在杰作《新丰折臂翁》结尾添一段主题总结,成了蛇足。更不消说许多通篇议论的用力太过之作了。白居易也知道自己毛病所在:“理太周”“意在切”。其感伤诗杰作,如《长恨歌》《琵琶行》则另是一番风光了。

《新乐府》中的名作《上阳白发人》,写宫女的哀怨。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似乎就暗示了写有关于杨妃的前篇。《长恨歌》写于白居易三十五岁时,大致在《新乐府》创作稍前一点。

后世对《长恨歌》的批评焦点之一就是作者在主题上的游移,在讽刺与同情之间,在重色误国与其真挚爱情之间,的确难以取舍。最终的结果是作者从批判倾向于歌颂,从政治家倾向于人性观察家的立场。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我们欢迎作者这种取向。这种艺术取向使作品闪烁着永恒的魅力。

白居易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一个畅销诗人,知道其畅销的盛况:“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无不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令他很有些哭笑不得的,居然有*以能背诵《长恨歌》而索要高价的事情。在人民中间流传的,不是他的讽喻诗和闲适诗,“悉不过杂诗与《长恨歌》已下耳”。白居易不知道的,是他在海外的畅销,在日本,他是最流行的中国诗人,日本的《红楼梦》——11世纪的《源氏物语》中就找得到白诗的印迹。即使在英语世界,他也比李白还要受推崇,他的晓畅明白的诗歌语汇,是造成这种风行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可以让白居易觉得安慰吧。

如果仅以通俗论,白居易还俗不过他传说中的老师顾况。顾况的《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有“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着狮子项”、“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牵牛”的大白话。

不过“元浅白俗”的帽子,还是落在他头上。毕竟他是更著名的通俗诗人。

。。

第四章 不朽的方法 李 煜(1)

唐朝覆亡到宋朝立国的半个多世纪,被称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北方五个交替出现的短命朝代,十国则是南方十个交错或并存的小国。这时期的两个文学中心都在南方,分别是四川蜀国的花间词派作家们和江南唐国的两代国主及其一位宰相创造形成的。而后者的成就更加辉煌和不朽。

南唐王国,从立国到灭亡不过三十八年,三代国主执政。第一代李昪、二代李璟,末代李煜。就政治成绩而言,是一代不如一代,就文学成绩而言,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李昪算是开国皇帝。李璟在位一十九年,即位之初,尚有拓土的政绩,国土由二十八州扩大为三十五州,但到了955年,却迫于后周帝国的侵蚀,丢失江北土地并向周世宗(柴荣)称臣,自动取消了帝号,称南唐国主。李煜时,更是年年向宋王朝交钱纳贡,听任宋朝压制,降称江南国主,改变朝服,降封子弟。终于到宋将曹彬攻陷江陵,李煜率臣子肉袒出降。976年,李煜白衣纱帽抵达东京,受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封他为陇西郡公。978年,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毙李煜。是年,李煜四十二岁。

李璟本是一个“天性儒雅,素昧威武”但“多才多艺,好读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的人。现留存的作品有一首七律,一首不完整的七古和一些断句以及最重要的四首词,仅仅依靠这么一点文字,就足以使他在文学史上占一不朽的位子。李煜流传下来的诗见于《全唐诗》中有十八首,并断句三十二句,留下来的词有四十余首,较为可靠的有三十多首。依靠这三十多首词,李煜成为中国词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修真大掌门宫记·晏然传夜雨秋灯录综主fate之混沌魔法婚姻的智慧毁生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