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权化改革。分权化改革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通过适当分权的制度安排,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完成各自的法定职责方面都拥有足够的权能,改变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状况。二是在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之间进行适当分工。各级党委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同级政府、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前的重点应当放在支持人大对“一府两院”(政府、检察院和法院)工作的监督上,同时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三是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之间进行适当分工。有必要重申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内部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有其权,各负其责。(4)拓展社会自治。旨在拓展社会自治空间的改革主要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在行业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努力开展城乡社区居民自治。三是支持和鼓励专业性学会、协会等民间社团在繁荣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中的作用。(5)实行网络化管理。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的合作网络。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鼓励分担责任,致力于发展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中,政府是“掌舵者”,负责组织、协调和引导有关各方的行动。二是采用平等协商、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决策方式。参与式决策应当成为网络化管理中的主要决策方式。三是依靠契约保障合作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在契约式管理中,除了签约方自愿让渡的权利外,签约各方均享有不可剥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契约的实施有赖于签约各方的合作,而这种合作以互利和双赢为基础,要求任何一方作出单方面牺牲的做法都将失去其正当性。契约论的原则应当贯穿于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组织互动过程的始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11)
其次,以善治为目标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防治*的制度安排。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政治治理方式及与此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具有封闭、神秘、专断、繁琐、唯上等特征。*的高发、多发是政府管理不善引发的诸多症状中的一种。那么如何从管理不善走向善治或者说良好的治理呢?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确定的善治衡量标准,主要有八条:公民参与,实行法治,政务公开,反应灵敏,寻求共识,追求平等和包容性的社会政策,效能和效率,责任性等。一个以实行善治为目标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开放(公民参与)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廉价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善治本身是一种理想目标,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理念。善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强调的是公民社会参与到政治治理过程之中,强调的是政府更好地为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提供服务,它所追求的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卓有成效的合作。从管理不善走向善治,最主要的是要进行政府改革与创新。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需要改变那些易于诱发*的制度安排,着力解决激励机制扭曲、机会结构畸形和约束机制乏力等制度性缺陷问题。因为正是这些制度性缺陷为公职人员产生*行为的动机和利用机会以权谋私提供了基本条件。具体说来,反*制度创新的努力应当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第一,匡正激励机制。为此,有下列需要。(1)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这种工资制度改革应当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使他们的工资水平达到或接近社会中等收入水平,实行“中薪保廉”。二是充分拉开不同职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克服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方式,使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与他们担负的工作责任和实际贡献挂起钩来。三是参考新加坡模式(个人出18%,单位出22%,相当于工资的40%,退休时无*行为则可获得这笔可观收入),建立廉政公积金,增加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收入预期和从事*行为的成本预期。(2)实现公职人员收入的透明化,逐步消除灰色收入,彻底杜绝黑色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