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党的反*战略主要是以整风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发动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来进行反*斗争。1978年以后,党的反*战略主要是“两手抓”,即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分子的惩治工作。1993年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后,党的反*战略进一步演进为“三管齐下”的战略,这三管是思想政治教育,查处*大案要案,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其中最后一项工作被提到了治本的高度来认识,治本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是在抛弃了群众运动的方法后,经过多年摸索,领导人发现单纯依靠思想教育和定期严打的办法不足以有效遏制*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开始探索从源头上治理*的办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终形成了反*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反*新思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在反*总体思路上逐步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反*不搞政治运动而是应该靠加强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来解决。二是,在*成因上,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固然重要,但制度上的问题更为重要、更带有根本性,因此反*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同志在全党上述共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整个20世纪80年代,我党反*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法制建设,依靠法律手段调查和惩治*分子。同时,全党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同志上述思想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依靠制度建设根治*的反*新思路。反*战略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手抓”发展为90年代的标本兼治、“三管齐下”战略,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是重点),积极查办大案要案并依法惩治*分子,依靠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制度创新成为反*的治本之策。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产生的宏观制度结构或制度环境问题,那么微观和中观层次的具体制度安排在诱发*上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益引起党中央和专门的反*机关的重视。1993年8月召开的中纪委二次全会在此前进行的广泛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重要思想。此后,反*机关在抓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狠刹几股群众反响强烈的不正之风的同时,抓紧了建章立制的工作。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前几年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反*应“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1998年1月召开的新一届中央纪委的第二次全会,将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反*新思路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尉健行在向全会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反*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狠抓治标,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惩处*分子,又要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从此以后,依靠制度建设根治*变成全党的共识,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反*新思路的最终确立。 。。
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反*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的经济犯罪特别是*犯罪曾经出现过四次浪潮,以寻租为目的的经济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呈波浪式发展态势,*犯罪的高潮分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早期、90年代后期等。过去20年的经济改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从1978年到1984年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统治地位引入市场机制时期,从1985年到1991年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双轨体制并存的时期,从1992年到199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确立的时期,自1997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随着市场化取向经济改革的渐次深入和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依次建立,在消费品领域、生产资料领域和生产要素领域寻租机会相继减少,相应地以寻租为目的的经济犯罪包括*犯罪浪潮依次退潮。第四次*犯罪浪潮的势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在减弱。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具有增量改革的性质。在过去20余年中,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为遏制政治领域某些*形式创造了有利的宏观制度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