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了解和掌握某概念时,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并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5)理解法
要提高思维力,必须训练孩子的理解力。理解就是能够清楚地指出自己所观察或认识的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并能够清楚地阐明其因果联系。理解的标志有:
第一,会提问。
一般来说,在没有理解时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乱提问题。
第二,能解释。
能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或说出它的依据。
第三,知含义。
不仅懂得事物的表面意义,而且也能知道其中的含义。
第四,能运用。
有些孩子对书本上的或老师讲的,似乎是懂了,但是,一让他具体地运用,就糊涂了,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理解。
怎样加深理解?
一、善于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联系。家长要帮助孩子经常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31节:连锁联想法
二、善于将概念与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三、善于用例子来说明抽象的概念和问题。
最后,能在实践中应用。真正的理解就在于能解决问题。运用学到的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问题。
(16)连锁联想法
吴蕴初是江苏嘉定人,他在20世纪初与人合伙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他曾在产品的名称上大动了一番脑筋。
当时中国市场上只有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出售。吴蕴初想,没有必要去跟在日本人后面也叫“味之素”,那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他想:人们把最香的东西称为香精,最甜的东西称为糖精,那么味道最鲜的东西该叫做味精才好。商品都有商品的名称。接下来他又想,他的味精该叫什么“牌”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了吃素的人,又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好的,于是,他决定将他的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后来,他的“天厨味精”果然大受欢迎。
“天厨味精”名称的产生过程就是典型的连锁联想法。
(17)结果颠倒法
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境。作为亚洲和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众多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商品滞销的现象。一般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忍痛将商品降价销售,当时的香港市场掀起了一阵猛烈的降价风。这时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的名牌高档产品……金利来领带,销路自然受到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种形势,“金利来”的生产者曾宪梓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提价销售!以此措施来加强“金利来”的名牌地位,更加显示和突出“金利来”唯我独尊的世界名牌领带的形象。这一逆潮流而动的不同凡响的举措,大大出乎广大业内人士的意料,令香港市场为之震惊。
事实证明,曾宪梓的逆向思维是完全正确的。而他的这种思维方法,我们叫它结果颠倒法。
(18)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来,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回去了。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盗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节说,“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盗贼。”儿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试问,邵康节是如何知道这个人是来找牛的呢?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来的人若是个盗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在寻找东西,而且寻找的还是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19)假设排除法
一天,三位好朋友小白、小蓝、小黄在路上相遇了。其中背黄书包的一个人说:“真是巧得很,我们三个人的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但却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的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想了一下也赞同地说:“是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