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别人的玩笑,你应该把自己也看得不是那么重吧。你自己是个什么样,需要历史来评价,需要别人来评价。别人一时评价不好,你不要着急,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你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老向别人解释你,你怎么样怎么怎么样,别人爱怎么想你怎么想你,关键的是你要了解别人。最重要的问题是了解外部世界。对你自己的评价无所谓。你解释也解释不过来,你老到处解释你是一个好人,那没有用的。你解释多了反而让人觉得你居心可疑。不必解释,你甚至可以经常说,“我是一个坏人”,经常说自己是坏人,大家就会觉得这坏人还有点优点,不错。
我们下面来看最后一小段,第五段:“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骨董,附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来不出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搀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典学者的参考。”
这第五段是“起承转合”之外的一个补充,本来上面四段已经把问题说完了,上面四段本身也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但是作者意犹未尽,他先指出假充幽默的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或出于利用”,什么事情只要是好的、具有好的价值的东西,总难免被人利用。任何好的东西都会被人利用。钱钟书说,俗物收集骨董、附庸风雅,这有的是。鲁迅也曾经指出,他说那个有钱人,买来青铜器,然后擦得锃光瓦亮,摆在客厅里,给人家来看,擦得特别亮的青铜器,告诉人家,这是司母戊大方鼎,让人看。利用好的东西是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共同特点。就像现在好的名牌产品,很快就会出来假冒的。不管法律多么严密、不管怎么打假,这是滚滚洪流,一定要被假冒,而且最后好的要被假的打败。这是经济学上的有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这样的规律制约下,好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要被坏的东西所驱逐。比如说,你去买桔子,两个人的桔子一样,其中有一个说他的桔子是从新加坡来的,说“他的桔子卖2块钱1斤,我这是新加坡来的,所以我卖8块钱1斤”,而你觉得这两个桔子差不多呀,你一定不会买这个8块钱的桔子,你绝对会去买那个2块钱的桔子,而事实上,他可能真是新加坡来的,所以在竞争之下,他没有办法继续做生意,最后他只好放弃卖精品,只好也去卖那个2块钱的桔子,所以那个好的东西就会被淘汰掉。在商场上是这样,在学术界、在文化界、在艺术界,经常都是这样。所以,钱钟书这里说“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这是不一定的。他说“假货毕竟充不得真”,可能是说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真理必然会胜利的这么一个愿望,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个短时段里,在一个被限定了的时空里面,不一定是善良获得胜利,不一定是真理获得胜利,而经常是假、丑、恶获得胜利,这就是人生活着的意义。如果人生活着都是一片美好,老是好东西胜利,那活着有什么劲呐?那不必奋斗了,反正好的都会胜利。正因为好的东西不一定要胜利,经常是坏的东西胜利,我们活着要跟它们斗争,活的时候要反抗,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接下去,钱钟书又发挥“银笑”的词义,钱钟书是要把他的学问发挥到每一个角落里去,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联想。他暗指“幽默”的人实际上像卖艺的小丑一样,说笑卖钱,那么,又回到文章的第一段,“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最后用“银笑”来扣它,这是一种暗合,好像对联一样,上联前面出了,在下面给它对上。
。 想看书来
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10)
上面我们把这五段文字读了一遍,也赏析了一遍,通观全文,可以说,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议论散文。文章的主题是批评“幽默文学”,这条主线是贯穿始终的。如果说鲁迅是从社会效果上批判了“幽默文学”呢,“不合时宜”,鲁迅是讲它“不合时宜”,鲁迅并没有说幽默这东西不好,就是说在中国这种情况下,你在那儿领着人大笑,这是不合适的,那边日本要侵略我们,这边人民受苦受难,那边还有包身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提倡幽默是否合适?钱钟书,他所采用的角度和鲁迅先生是不一样的。钱钟书先生是从美学理论上、从艺术的本质上、从“幽默”这个词的本意上更加致命地给了“幽默文学”以打击。当然,这个打击是纸面上的打击。林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