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页)
呢?几番苦斗,部队缩小了,人员分散了,电台失落了,自己没尽到领导中心的责任。而今,非但不能重振部队雄风,反倒重病缠身,成了战友们的累赘。
几天以来,王树声陷入沉思中:是该做出决断与决策的时候了。如要再因为自己而影响了革命,自己就会成为人民的罪人了。
终于,王树声向上级组织提出了“离队报告”:“我觉得自己应对鄂西北根据地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我现在拖着病体,不能及时处理重大问题,特向组织提出离队申请,望组织重新任命新的负责人,力挽狂澜……最后,我还想向组织说明的是,我希望也必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崇高的革命事业组织理解王树声依依不尽的情结,也深知王树声在拖蒋斗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但一是为了革命的需要,也为了王树声同志身体健康的需要,他们批准了王树声的”离队报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告别多年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战友。战士们,王树声泪如泉涌。而战士们也潸然泪下。但有一点他们都坚信不移,那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并肩作战,而这或者短暂或者永远的分别也同样缘于这一崇高的目标。
王树声离开队伍了。但他的心仍在和大家一起跳动。
还在漂泊的征途和苦痛的病榻上,王树声就开始潜心总结得失。他回顾了鄂西北的详细征战经历,仔细回想,细细琢磨,不断反省。辗转北上,回解放区的途中,路过荆门,他特意找到地下党组织,叮嘱他们要顽强开展工作,与留下的部队保持联系,想方设法掩护被打散或因伤病掉队的同志,保存好实力。
到上海时,他仍不忘故友旧兵,特派专人回荆、当、远,帮助建立秘密交通,联络并接送失散人员。经费不足了,王树声毫不犹豫,献上自己微薄的津贴。
到山西晋城休养。可对王树声来说,这哪里在进行什么休养,他更加深刻地反省、批评自己,拖着病体,写出了厚厚的反省报告。
报告里,王树声没有提及自己做出的巨大努力,他只是一再批评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未能完成党交付的任务,对不起革命,对不起战士们。而且他再三表示。
“我未能完成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的任务,甚至没能够与部队的战士们一起斗争到底……我多么希望党组织再给我一个考验的机会,让我重新将功补过啊……”
如此忠诚的战士,如此诚实的同志!党组织对王树声同志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都牢记在心。党组织一直凭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判断和评价每一位同志。党组织认为:王树声同志不愧是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人民的英雄!
第十三章追野马射天狼雪尽马蹄轻时光如梭。已是1947年秋,大雁回头时。
王树声带一身病痛,由鄂西北回山西晋城治病、休养。
身休,心难休。王树声无时无刻关心着党和人民,关心着革命斗争,一逢时机,王树声就向组织申请参战,组织当然相信他的热情,也仍然相信他的指挥、领导才能。但越是这样的好同志,组织越是加倍爱惜。从泼陂河被困,到中原突围,再苦斗鄂西北,这近两年的连续坚强战斗,使王树声几乎身心交瘁。
这时,全国战场急转直下。秋天,金色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军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战略大反攻的时候。
面对这样欢欣鼓舞的局势,王树声心中很受触动,他无法安心躺在床上,听任为革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白白从身边滑过。尤其当他听说刘邓大军即将南下,再也无法按捺住了。
老战友们常来看望王树声,他们与他共事多年,当然知道王树声的所思所想。他们常常劝王树声:“树声啊,你为革命作的贡献够大的了,现在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地休养。”
“树声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攒够本钱怎么去存款,收利息呢?”每逢听到这些,王树声很快从病床上跳下来。
“我这样只会让病情更恶化呀。再说了,我既不缺胳膊,也不少腿,我还能带兵杀敌呀!除非党组织觉得我不中用了。”
听到这里,同志们也摇摇头,不知怎么劝他才好,但无一不被王树声的这腔忠心与热情感动、鼓舞。
这天,王宏坤、许世友来看望王树声。王宏坤坐到病床边。握住王树声的手,说道:“树声,我和老许现在负责晋冀鲁豫军区和山东军区。咱们这帮老哥们又可以在一起了。怎么样,你也过来凑一份子,大展宏图吧?”
谁料,王树声坚决地摇摇头:“我知道你们那里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