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傅迹�幌伦颖悴倏亓四桓��巍⒕�隆⑼饨坏雀鞣矫媸挛瘢�毡灸桓�那追ㄌ�纫灿�⒙豆牵��鹆巳嗣乔苛也宦�R恢植幌榈母芯趿�衷谌毡救诵耐罚��侨握庑┪鞣饺思绦�谌毡疽�溲锿��毡竞苡锌赡苈傥��堑闹趁竦亍P以说氖牵�毡究�剂嗣髦挝�隆�
后来的很多学者,在分析明治维新时,多认为它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必然”二字难以满足人们对日本这段历史的好奇心,只要把19世纪末的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非常独特。当时,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在忍受外敌的欺辱,也像日本一样,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地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道,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这样,如此迅速地对西方文化做出反应,变不利为有利,走上富强道路。
日本人绝大多数都属于大和族,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团结是日本人最大的特征,这一特点可以说让他们的改革事半功倍。看着趾高气扬开进日本的美国黑船,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也清楚了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历史的变革期,旧势力的影响越小,根底越薄弱,就越有利于新势力生长。就当时的日本而言,社会的动荡、德川幕府的脆弱,都有利于西方新制度在日本扎根落脚。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封建的,但日本的经济却已经显露出工业化的趋势,日本自有一套复杂独特的政治制度,其官员的清廉程度、办事效率都不比欧美国家的差,他们支持西学,也有能力将其推广开来。同时,日本人有着良好的受教育背景,几乎一半的男性国民都能读会写,15%的女性国民能看书识字,可以说,不少日本人都具备了接受新思想的学习能力。
此外,古老的天皇制也有利于日本实现变革,明治天皇在民间有相当大的威信,统治者力量强大,自上而下的变革就不会遭遇太大阻力。并且,在实施变革时,统治者也利用了日本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减轻了变革的副作用。
当然,每一次变革都是挑战,日本要想在西方国家的虎视狼环下强大起来,成功改革,也绝不是一件容易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都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日本人把西方国家当作改革样板,但日本的传统文化却是东方式的。制度易建,文化难改,在文化领域,有些东西确实会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不为历史变迁所动。
文化和教育总是交织在一起。进入近代之前,日本从来都以中国文化为师,要日本人突然放弃学习了若干世纪的中国文化而转学西洋学问,单从感情上来说就非常痛苦。更何况,儒家学说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日本的官方学说,早已经渗透至日本文化中。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可以迅速掌握机械、武器、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但却怎样也把握不住西洋文化的传统和宗教信仰。
想要得到的东西和容易得到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日本人是务实的,在恶劣的国际形势下,他们没有办法慢条斯理地研究西洋文化,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量多的掌握些西方学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早些摆脱被欺凌、被瓜分的命运。
中国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用西方格致之学壮大中国军事、科技,至于与“中体”相左的“西体”,还是少学为妙。这就让中国在学习西学时畏首畏尾,成果有限。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期间,也提出了西学口号,他们主张“和魂洋才”,即一方面保持大和民族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方面积极培养西学人才,让人们掌握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他们大胆建立起西方式的社会制度,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传统的道德观念,比如忠君爱国。新的制度没有让天皇的宝座崩塌,相反让它更加牢固。东方的伦理道德观和西方的先进生产力和谐地统一到一起。
“和魂洋才”也是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史就是在坚守“和魂”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学问的历史。而在诸多西学中,日本人最看重科技,他们有选择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从单纯的模仿开始,汲取其中精髓,待时机成熟便放开手脚对其进行发挥,逐渐加入自己的想法。
日本人喜欢以强者为目标,他们一进入近代史,就开始宣传“文明开化”,在强者面前,日本人就像谦虚的学生一样。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满足于和强者一样强,他们渴望超越强者,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有强大的国民,才有强大的国家,教育是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明治维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