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马,核弹试验要继续进行。
这样,就把核基地的建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本来,核基地的建设是由国防科委负责的,但他们认为困难太大,工程量十分惊人,施工难度极高,因此要求工程兵帮忙。
中央军委对此事详细研究后,决定导弹试验基地和核试验基地,均由工程兵负责建设,导弹试验基地代号为A基地,核试验基地代号为B基地。于是,这个为两弹建家筑巢的巨大工程,便压在了中国工程兵的身上。
1958年盛夏,中国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率领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参谋班子,从北京乘坐一架苏制伊尔军用飞机,飞向祖国的大西北,对两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跟随陈上将的参谋班底,不是他那些同生共死、身经百战的将士,而是一批文质彬彬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的来自二机部,有的来自科学物理研究所,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是来自苏联的专家。两弹基地的选址,将由他们来决定。
导弹基地和核试验基地都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比如核试验区的要求是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没有生物的地区。这次空中勘察后,终于找到了这样一片区域。这儿地势平坦开阔,对于工农业开发基本没有影响,荒无人烟,符合试验场的要求。
第二次复查时,陈士榘和万毅、孙继先将军经历了一次充满凶险的飞行。
两个月后,为了核试验基地建设的一些数据,陈士渠等3位将军又一次飞往核中心试验场。
为了观察方便,陈士榘上将干脆坐在驾驶员和机械师的中间,透过前窗玻璃向地面了望。他们在空中已经飞行了3个多小时。向下看,地面不但没有村庄和马牛,连一点绿色都难以找见。
飞机下面出现了一条大峡谷。
“能飞进峡谷吗?”陈士榘问。
“从没有飞进去过。”驾驶员回答。
“进去看看行吗?”
“这……”驾驶员有些犹豫。
“我们在这儿建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必须熟悉,要有准确的地形方位图,否则,要出大乱子的……”陈士榘上将不动声色地劝导着。
在陈士榘上将的再三动员下,驾驶员才勉强同意。
“好吧,请首长坐稳,飞机准备进入峡谷。”
驾驶员话音刚落,飞机已经钻进了峡谷之中,陡峻的大山遮住了明丽的阳光,机舱里顿时一漆黑暗。
飞机在黑暗中穿行,他们好像被关进了一个可怕的魔匣,只能听到发动机的嗡嗡声和觉出飞机轻微的颠簸,此外便什么都看不清了。
3位将军只觉毛骨悚然,面面相觑,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就这样,飞机在“黑匣子”里飞呀飞的,眼看前面一座黑黝黝的山崖,好像一只魔鬼的大嘴要一口将他们吞吃下去。
就在这危险的一瞬,大伙儿只觉得身体往上一提,飞机猛一抬头,直插一个山垭口,待飞机穿出山垭口后,大伙的眼前顿时一亮,一个更阔大的天地陡然出现在面前。
原来,他们穿越了峡谷后,来到了某盆地的上空。
核试验场选定并经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后,一支上万人的建筑大军首先开进了大西北。
1958年,随着各大军区工程兵一支支队伍的消失,一个个指挥员的神秘失踪,一个代号为7169的部队在共和国的大西北诞生了,这就是为建设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而组建的特种工程兵部队,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兼政委,便是陈士榘上将。
从中央军委的第一个调令起,大西北先后调来20余个工程兵团,两个工程兵师,以及其车团、工程兵技术大队、医院、通信营、勘察大队、办事处;此外还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农牧场等7个服务单位及其他配属单位等。上述部队约计数万人,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默默地工作了3年。
陈士榘上将故世前,曾痛惜地说:“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支大军默默地开进来,又悄悄地撤离出去,他们的名字、业绩至今仍鲜为人知。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学家和试验发射队伍,而从未听说过那个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部队,他们也为两弹的成功付出了青春,甚至鲜血和生命,然而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说到这里,老将军泪水涟涟,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和悔痛。
二、氢弹险些在机舱里爆炸
70年代初,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地,西北某机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