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页)
厂的人,可是要这么多鲜猪血干什么?问了半天,来人只是板着脸说:“军事秘密!”
一听猪血成了军事秘密!更没有人敢问了。
“马粪纸”在猪血中浸泡成了猩红色,一张一张地捞出来包到了架子上……
工人双手血红,个个像是杀猪的,可是大家干得很起劲。
中国民间原始的油篓子生产手工艺,成了中国飞机副油箱的试验工艺。
几天之后,一对油篓子式的飞机副油箱已经全部晾干了,外边又上了一层银粉。看上去十分精致。
现在只有最后一道工序了,就是装油负重,当然一开始是用水代替的,当成桶的“油”装进纸糊的副油箱时,油箱慢慢地开始变形了,紧接着“哗啦”一声裂开,“油”四下流开了……试验失败了!
大家马上就明白了,“马粪纸”强度不够,那就用白铁皮做,工人把白铁铺到架子上,上面再钉上铆钉,对那些有缝的地方,再用锡一点点焊死。然后进行了装油、耐压和振动试验,结果全部合格!
全厂上下一片欢腾!
可是,熊厂长还不放心,又派人将这对土副油箱送到了安东机场,装到了苏联飞机上,由苏联的飞行员进行了飞行试验。
苏联飞行员飞完之后,连连伸出大姆指:“顶好,顶好,没有问题!”
下一步就是大批量生产了,可是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工人?
熊厂长想到了打“洋铁壶”的手工匠。
第二天,沈阳的大街小巷都贴出了大量招收“洋铁壶”手工匠的布告。
负责招收工人的,不但有工厂的技术人员,还有公安二处的谢海全处长。
老百姓知道这是飞机厂在招工,知道和制造飞机有关,也是和抗美援朝有关系,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许多焊铁壶的老工人,背着工具赶到了工厂,只要看一看那满手的老茧和精细的技术,就肯定不会是坏人,但是,为了保密,公安局还是派专人对工人进行审查,并有专人驻厂负责保密工作。
3个月过去了,工人们克服困难造出了3027个副油箱,按时送到了空军部队。
1951年3月,在北京一次宴会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为熊焰满满地倒了一杯酒,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