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 页)
轻就熟,很快就开始了比之正常隋兵要严格许多的军事训练。武安福每天在军营里来回巡视,一边安抚杨林的旧部,让他们来说话多做事,一边督导着新兵的训练。而孙成赵勇每日在新兵面前唠叨的并不是如何效忠大隋的皇帝杨广,而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命令这一套武安福特意要求他们灌输给新兵的军令。就在这种洗脑一样的训练中,前线传来了隋朝和高句丽开战的消息。
五月初一,已经在北平待命了七个月之久的杨林部和北平王罗艺部二十万大军,汇合全国各地赶来的六十万隋兵,水军元弘嗣部五万人马,再加上运输粮草的民夫三十万人,一共近一百二十万人马从北平分左路镂方道,长岑道,海冥道,盖马道,建安道,南苏道,辽东道,玄菟道,扶余道,朝鲜道,沃沮道,乐浪道;右路黏蝉道,含资道,深弥道,临屯道,候城道,提奚道,踏顿道,肃慎道,竭石道,东施道,带方道,襄平道;大军全面铺开,铺天盖地向高句丽进发。二十四路军每天出发一军,海军之间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排成长蛇之阵。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招展,连绵九百六十里。二十四路军之后又有护卫御驾亲征的杨广的六路军队。三十路人马共计拌成冗长队伍,百万大军,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声威的出兵壮举。为了显示大隋天威,四夷各国使者大臣亲王等五百余人跟随在中军左右,杨广打高句丽,为的就是杀鸡给猴看,叫四夷之国见识中华的强盛,生生世世永远为大隋的臣属,再也不敢生出异心。
兵部尚书段文振为行军大元帅,统领全军。兵部司马麦铁杖,孟金叉,中郎将钱士雄为先锋。靠山王杨林和北平王罗艺随中军扩驾。至于杨广和杨林之间的恩怨,在征伐高句丽这种倾国之举面前,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毕竟七十岁的杨林也激动的期待大隋光耀宇内,富有四海的一天。
看着前线送回来的书信,武安福跳过那些华丽的描写百万大军是如何的雄伟壮观的字眼,直接问李靖道:“你看如何?”
“这根本不是打仗,而是炫耀。”李靖叹口气道,“兵贵神速,尤其是高句丽地理偏僻,夏日不但短暂而且多雨,这样的阵势,除了炫耀,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呢?”武安福有心考考李靖,他从冉闵的兵法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里面很多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证明,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和李靖纸上谈兵了。
“皇上在每个军中都设置监军,令出两端,一旦遇到战事,也是致命之处。而且皇上御驾亲征,置三军总帅于何地?将互相牵制,帅有名无实,再加上队伍过长,后勤难以接济,两月之内,必定打败而回。”李靖道。
“说的好,如果是你,该怎么讨伐高句丽呢?”武安福又道。面对李靖这样一个千载无
一的兵法大师,他自然向要多学一些东西。
“只要给我五万精骑,必定攻克平壞。”李靖傲然道。
“你这么自信?”武安福笑道。
“将来少帅若是有机会讨伐高句丽,我愿为帅。”李靖道。
武安福一笑,没有接话,目光投向外面正在操练的新兵,如今新兵的队伍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人,和杨林留下的人马数量持平了。也幸亏四个太保在济南府乐不思蜀,不然难保不会有疑心。可是,总是这么下去也下行,如果按照李靖的推荐,最多再有两个月,讨伐高句丽的大军就会失败而归。到时候这些新兵,就需要一个合理而又合适的处理方法了。
武安福正想着到底是把人马送到狼牙山去,还是送去瓦岗山,又或者花言巧语的瞒过杨林把这支部队名正言顺的留在军营中,猛地听见营帐一声高喝。
“小子,你找死!”
李靖一皱眉头,走出营帐,只见训练的操场上,赵勇被一个年轻后生压在地上,身旁是惊呆了的新兵们。
武安福也感觉出不对来,走出营帐,眉毛一扬。赵勇的本领他是知道的,会被一个新兵压倒,只能说明一点:这个新兵不简单。
“过去看看。”武安福走过李靖身边,丢下这样一句话。
那年轻后生凭着一时的冲动把赵勇打倒,很快被醒悟过来的众兵给按住。赵勇在新兵面前吃了大亏,丢了面子,从地上翻其身来,怒不可遏,上前一巴掌,把年轻后生打的眼冒金星。赵勇还待再打,就听武安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住手。”
赵勇回身,忙跟武安福行礼,气烘烘的道:“少帅,这个新兵太胆大妄为了。”
武安福走到新兵面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