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这可不是长久之计。都尉可知楚人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复国。谁给他们带来这个福音,楚人必有口皆碑。这个影响力,岂是开仓放粮所能比的呀。”
“陈将军在大泽乡起义,就借楚国项燕的旗帜,以立太子扶苏为名,深得百姓拥护,大军所到之处,参军拥军的百姓络绎不绝。”
“陈将军打起项燕的旗帜,是为迎合楚人之心。立太子扶苏之名,是为瓦解秦国的官吏。但是,拿死人当幌子,不会长远。都尉如果寻楚王后裔做傀儡,楚人必积极响应都尉,这就是借助钟馗打鬼,挟楚王而攻楚地的策略啊。”
“先生多次提及此策,我始终犹豫不决,主要考虑陈将军不会同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何况现在以都尉的实力,足可与陈将军抗衡。只要都尉占楚地而立本,得民心而奠基,就能待天机而事天下。”
“先生此言差矣!我受命于陈将军,必当效犬马之劳,决不能有非分之想。”
“都尉重情重义,难能可贵,但人不可与命争。陈将军首倡反秦,可未必先者为王,未必笑到最后。我观都尉之相,大富大贵,岂能屈居人下。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正是英雄辈出,刀剑争锋的时候,天机不可失啊!若都尉借楚国之威,占楚国之地,必成大业。”
“即便立楚王,也必先报陈将军定夺,万万不可造次。”
“报则不成矣。陈将军一口否定,都尉是君命有所不授,还是甘愿放弃?不如先斩后奏,即使陈将军怪罪下来,与明知故犯大不相同。”
“这么大的事不能自作主张,还是先报陈将军再说吧。”
“如果非报陈将军不可,那就不必惹事生非了。陈将军早有自立为王的想法,能容部下拥立楚王吗?”
“正因为陈将军有称王之意,我更不能私立楚王。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岂容二君,我必定是张楚之将,拥立楚王的事暂时搁搁,须审时度势,再作定夺吧。”
“要想在楚地长期站住脚,就必须让楚人拥护我们这外来客。有两种策略,一是效法秦始皇,武力征服,强权政治,可都尉无大秦之势,难有秦始皇之功,即使攻下几座城池,楚国也不能得,因为武力可以攻占城池,却不能征服人心,这是下策。二是以攻心为上,迎合楚人的愿望,拥立他们心目中的楚王,反秦复国,打着这个幌子,我们才能占领楚地,深得楚人之心啊。楚人做了这么多年亡国奴,都尉为他们复国封王,楚人必感恩戴德,人心所向,但等楚国故土收复,百姓归心,都尉有了立足之地,立身之本,再废楚王而自立,并积蓄力量,争雄于天下,大事可成矣!自己的前程不可限量,为什么非得受别人的辖制呢?”
葛婴沉默不语。
“都尉复立楚王是为了攻楚地,正是张大楚国之举,非私心也。大丈夫做事应当机立断,不能瞻前顾后而错失良机。”
“事已至此,请先生筹备吧。”葛婴沉思良久,终于横下心来。
“不瞒都尉,从筹谋此事,我就拟好了奏报,请将军过目。”
“先生是不同意报告陈将军的,怎么又改变了主意。”葛婴接过奏报。
“这根本不是隐瞒的事。先立后报,不仅师出有名,没有迈过陈将军的门槛,同时也能探究陈将军的态度。”
“什么态度?一定火冒三丈,不兴师问罪,我就烧高香了。说句心里话,但愿陈将军一蹦八个高,挨顿臭骂了事。如果是无言以对,心生愤恨,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葛婴如此说,确实深知陈胜的脾气,油然发出无奈的感叹。
“是啊,火暴脾气不可怕,就怕恨从心头起,怒在胆边生。”
“既然如此,也不能顾及那么多了。但愿陈将军明白我的苦衷。”葛婴心里根本不踏实,但不得不自圆其说,聊以*。
“弃私情而晓大义,才是英雄本色。”
“先生,自你提出拥立楚王之事,我也分析了利弊得失,我们树起一块金字招牌,同时也成为众人瞩目的靶子,陈将军愤怒而积怨,秦朝不容而剿讨,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啊。”
“我们有富庶的土地,有感恩戴德的百姓,再征足粮草,可谓有备无患。”
“拥立楚王,此乃大事,我掂量再三,还是襄强合适,他是楚王的近支,楚人容易接受。”
“都尉英明。襄强虽为王族,却因楚亡而家境败落,现流亡民间,地位卑微,极易控制。说的简单点,立谁并非重要,只要这个傀儡乖乖的听话,荣华富贵由他做,国家大事都尉来掌,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