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猛于虎,比起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张楚大军大泽起义,为的是替天行道,诛伐篡逆,匡扶社稷,均田地,废徭役,让天下太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张楚大军乃正义之师,在短短月余,就攻克了六县一郡,说明张楚众望所归,大秦朝不堪一击。诸位试想,以这个速度,张楚大军乘胜西进,攻克咸阳,推翻二世,是否指日可待?我和众将士可是信心百倍,要在咸阳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年,到时候,也请诸位一起庆祝张楚的胜利,不知诸位肯赏光否?今天,我略备薄宴,聊表心意,请诸位不必拘泥于礼,尽情畅饮,畅所欲言,若有兴盛张楚的奇谋良策,必当重重有赏。”陈胜发话,三老豪杰争先恐后阿谀奉承。
“将军执坚披锐,诛代无道,大军所到之处势若破竹,英名威震天下,此乃王者气概。”
“举项燕之旗,扶扶苏之名,以匡扶社稷为己任,将军之举,深得民心。”
“将军之功,盖世无双,何必扶扶苏,臣事于秦。应该自立国号而称王,号令天下而诛灭暴秦,自古以来,都是强者为王。”
“三老过誉了。陈胜举事,志在替天行道,诛伐暴秦,决无非份之想。”
“天降大任于将军,民心所向于将军,陈县雄居中原,将军据此称王,正应天命。记得将军举兵时,曾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拥有功德、疆土、臣民,谁就可以称王称霸。将军之举,乃为国家之大计,决非私心也。”
“将军自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纷纷响应,足以证明将军义举深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将军称王此乃天经地义。”
“将军称王,威名远播,以号令天下诸侯,并非为了一人之名望,而是为了兴楚灭秦。这是楚地百姓的愿望,更是义军将领的拥戴,将军固执推辞,会冷了大家的心呀。”
“以义军的兵势,将军的威名,即使是取秦而代之也是指日可待。何必为一王者之名而顾虑重重呢,请将军速作决断。”
“我十分感谢各位三老豪杰的诚意和信任,只因义军刚攻下陈县,称王之事还须从长计议。眼下当务之急是派兵西进,攻取咸阳,推翻二世,不知各位有何良策,请不惜赐教。”
陈县贤人周文站起来献策:“将军,自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后,自恃天下永久太平,从此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各郡县也荒于战备,秦国大部主力军队都放在边防,十有*驻守在长城关塞,以防匈奴南犯,各郡县驻军微乎其微,只靠郡县捕役维持社会治安,因此,将军举事,所向无敌。现在将军攻下了秦六县一郡,秦朝无动于衷,足以证明二世昏庸,朝臣麻木,此乃天赐良机。当务之急应乘胜进军,直逼咸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获大胜。如果只为攻城略地,稳中求进,等待张楚壮大再攻取咸阳,恐怕贻误天机了。就说将军以攻城略地为要,扩大了地盘,壮大了力量,将军能有六国连横之力吗?何况六国贵族不服于秦,将军也未必征服。当六国贵族、天下英雄豪杰,纷争天下,将军未破秦而成了众矢之的,恐怕浴血奋战所得来的一切,却为别人做了嫁衣。现在上天赐给将军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呢?周文愚钝,言语幼稚,还望将军指点。”周文曾在楚国大将项燕军中和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事,经多识广,颇有战略眼光。
“将军,周文言之有理。据听说,如今秦朝是国将不国。二世昏庸,只顾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赵高专权,整天费尽心机,排除异己,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蛊惑二世享乐,把持朝纲;李斯因贪功近利,落入赵高的圈套,不能自拔,虽有治国谋略,却无回天之力;当朝上下臣僚,贤能之士,被赵高残害杀戳,所剩无几,幸存下来的,为保命而禁若寒蝉。因此,二世被闭塞在皇宫中,满脑子是天下太平,整个朝野如同蒙在鼓中,燕舞莺歌。最为有利的是,秦朝大军都集聚在边防关塞,咸阳城防空虚,不堪一击。只要将军派一支精锐部队,火速西进,攻克函谷关,直逼咸阳,天下可得矣。如果等二世清醒过来,秦朝大军回师护驾,将军几万人马,怎抵百万虎狼之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上蔡人房君也不甘寂寞,趁机献策:“在楚国境内早就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军举张楚大旗而伐秦,正中此谒语。陈县距咸阳,驿道宽敞,易于大军行动,但有荥阳挡道。荥阳乃秦三川郡治所,守将是丞相李斯长子李由,足见其战略位置重要,攻取咸阳,必先取荥阳。将军可选精兵强将,分兵两路,一路攻取荥阳,清除西进障碍,一路夺关斩将,直逼咸阳,秦朝必亡矣。”
“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