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
“先生,陈胜自大泽乡起义,其势锐不可挡,不足半月,九百壮士赤膊上阵,却连克六县一郡,故不可说有勇无谋之举,应该称承认其胆略过人。据传说,曾有鱼传尺素,狐鸣天机之异兆,此乃上应天命。何况大泽揭竿,举事不乱,树楚国项燕大旗,拥立扶苏之名,号召天下诛伐暴秦,下合百姓心愿,颇有谋略。听他言谈语吐,看他礼贤下士,也有英雄豪杰的气概,非鲁莽之辈,只是他身边缺少先生这样谋士罢了。我们既然闻其声威而来,必谋其事而观其变。想走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可走了就再难回来。先生不要冲动,我们出山是为择良木而栖,寻明主而辅,未弄清楚是非曲直便弃之不顾,因失策之小失而溜之乎也,自毁前程不说,恐怕让人耻笑。既然我们辛辛苦苦来了,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我们马上拂袖而去,会引起陈胜疑心,弄不好无立足之地,恐怕还有性命之忧。”
“贤侄,你把陈胜想得太高了。陈胜举事,非谋略也,实则迫不得已。其威势所得,无外乎置之生死于度外,也可以说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恰逢二世胡亥昏庸,宦官赵高专权,朝野麻木不仁,朝中无贤者辅政,无忠者直谏,为陈胜提供了可乘之机。陈胜凭一时气盛,攻下秦几座县城,不足挂齿,破秦之功,也非陈胜所及。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朝如日中天,并非日薄西山,陈胜所率乌合之众,岂能动摇强秦,天下破秦者,必六国连横。可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戍卒,刚刚得志,便目空一切,天下英雄未必仰目。记住我的话,据小势而称王,必败无疑。”
“先生,陈胜自大泽举事,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陈县,其势正盛,非人力而天意也。陈胜之举,天下英雄豪杰必纷纷响应,六国诸侯的后代首当其冲,秦朝所惧的是六国,对陈胜未必放在眼里,陈胜可乘此机会,攻取咸阳,擒二世而定天下。”
“这正是我们的献策啊,可陈胜弃之不用,迫不及待称王于陈县。为王者,是秦朝的大忌,必全力诛灭,陈胜非得引火烧身,哪有不败之理,他称王,我们必须离开,否则我们都得和他一块死无葬身之地。”
“先生,就是我们想离开,也得找一个两全之策呀。”
“我正思谋脱身之计。”
“先生,既然我们投靠陈胜而来,决不能徒劳而去,何不以谋取赵地为由,向陈胜借兵,为我们打下一块立足之地,然后静观风云变幻。陈胜若应天命,我们也有开辟疆土之功,陈胜兵败,我们可自立为王,谋取天下,这样进退自如,何乐而不为。”
“妙!此乃两全之策。且等陈胜调兵遣将之时,乘机献攻取燕赵之谋,为张楚扫清西进障碍,开辟疆土,陈胜求之不得,自当应允。”
“不能等发兵的时候,军令如山倒,哪有我们进言的机会,应速见陈胜。”
张耳、陈余不敢怠慢,立刻进见。
陈胜看见这一老一少两个迂腐来了,心里不太乐意,但表面上也得装出礼贤下士的样子,对二位客套一番。张耳、陈余曾为原来劝陈胜缓称王的想法后悔,这次进见,专拣迎合陈胜的心思话出口。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张耳、陈余拱揖向前。
“二位先生是不是说早了点,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可是不赞成的。”
“敝人孤陋寡闻,不识时务,还望大王海涵。”
“其实,二位先生的逆耳忠言,甚合我意,只是身不由己,不能遵循先生的意愿,心里感到很愧疚。二位先生,不要以为你们的谏议未被采纳,受到冷落,我从内心里佩服,借六国之力破秦的谋略,我期待先生多多赐教。”
“大王,我们正有一策献给大王,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快快请讲。”
“大王举兵西进,攻取咸阳,顾不上派兵收取黄河以北赵燕之地。臣曾游学于赵国,和那里的英雄豪杰都有交往,对那里的地理形势也略知一二,愿大王拔给少许人马,攻取赵燕,来扩大王土。”
“二位先生贤名远扬,胸怀雄才大略,我怎么舍得你们离开呢!我想让你们留在军中,赐教于朝夕。”
“大王举事以来,招贤纳士,身边人才济济,吾二人自愧不如,更何况燕赵之地,也需要派人收取。”
“我深信二位先生,只是此事重大,须经议定。”
“大王……”站在一旁边一言不发的陈余惟恐夜长梦多,急需陈胜应允,刚想用激将法逼陈胜首肯,张耳唯恐陈余言语过激,引起陈胜猜忌和反感,暗地下扯了一下陈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